第580章 山寨和仿制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80章 山寨和仿制 (3 / 4)
        于是火炮发展到中期,生铁炮被淘汰,又改为纯铜炮,中后期冶炼技术的发展,陆续出现过一批熟铁炮,后期随着工业炼钢和后膛炮和膛线炮的出现,出现熟铁炮。【注1】

        长孙国得益于缴获的一种半熟铁炮,说是半熟铁炮,其实并不准确,此种炮仍是熟铁,只是敲击之后会像生铁一样发出闷响,而非熟铁的脆响。

        有了技术的母板,经过两年仿造,在没有任何铸炮经验之上,长孙国想当然的跳过了青铜炮、铜炮,勉强制造出铁质火炮,一下从青铜、铜、铁器、黑火药,跨入铁炮时代,技术跨越不可谓不大,但其膛压远不如缴获火炮,装药量少,射程也远逊色于“原装”货,份量还极为沉重,远未达成熟。

        如果长孙按部就班采用铜炮,以中原的冶炼工艺,完全可以制造出略好的铸造火炮。

        金雪狄人缴获长孙国火炮后积极仿造,而长孙国所造火炮质量本就与原装货差了几个档次,金雪狄人再加以仿制,连铁炮也没能仿制出来,遂而只能铸造铜炮。

        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没有焦炭。铁的熔点高,沸点高,流动性却比铜差,而几百斤几吨铁的加热融化所需单位热值,要比几斤铁高得多。

        温度一低,铁水的流动性就差,大量铁水不等完全在模具中成型,就会凝固冷隔,产生缺陷。而焦炭的热值比煤高,金雪狄人无法熔炼足够的好铁,因此早中期铜炮其实要比铁炮更好。

        其二是没有炼炉耐热材料,焦炭炉和煤炭炉、木柴炉所用耐火泥成分差异很大。

        焦炭的极限温度能超过三千多度,而煤炭远没有,木柴更没有,要让铁水甚至钢水达到较好的流动性,减少浇铸铸件缺陷,就必须提高温度,提高温度的前提是焦炭,有了焦炭还得有铁炉耐火材料。

        在没有工业化和现代技术体系积累的经验下,很难在材料上取得突破,尤其是没有认知的情况下,贸然上马超越认知和技术跨度的项目,失败是必然的。

        而长孙国之所以能以生铁铸造火炮,一方面是其有充足的煤炭,虽然还没有掌握焦炭技术,但并不妨碍在其他技术路径上取得突破。

        生铁的熔点低,比钢低得多,而流动性优于钢。为了进一步提高铁水温度,增加流动性,长孙冶金工匠基于经验,在铁水中添加了磷类矿石和镁类矿石,如此能有限提高铁水温度,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浇铸条件。同时铁炉温度增加有限,耐火材料尚能勉强承受。

        最后,金雪狄人不热衷铸造大型青铜器,因此没有大型铁水炉、铜炉的建造和保温技术,也没有制造大型模具和生产工艺的经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