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一章 疑心祸心 (2 / 4)
皇甫缨也收到了周飞燕关于实际情况的说明,头疼不已。孙儿的能耐还真不小,就是过于肆意妄为了一些,太不安分。想到自己年轻时的离经叛道,会心一笑,像我。
皇甫缨心中无私天地宽,坦坦荡荡,朝议的时候,堂堂正正地为高远风的行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
辩护,“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是其一,你们不能否认他不杀陈王陈臣的举动,给我国拿下陈境带来的好处。
兵不血刃给我王拿下一个完整的陈境,而不是被打得千苍百孔,破烂不堪,需要休养生息良久才能恢复生机的大片属地。孰优孰劣,你们心中难道就没有一杆秤?
第二,郭礼斌以太尉的身份驾临军中,高远风能驱赶吗?这由不得他。此事不能证明高远风跟皇朝有勾连。太尉也曾驾临东阳侯府,难道说东阳侯跟皇朝也有勾结?
第三,郭礼斌没通过王庭给镇东军下令,责任不在高远风,而在郭礼斌。不要说高远风,任何诸侯国的大将,都不敢公开抗旨不尊。所以擅自开启国战之罪,不该由高远风承担。
第四,你们信私信而否定公文,开了一个极坏的先例。于法于国于我王的大业,都有相当大的危害。”
皇甫缨义正言辞,说得众人哑口无言。确实,以流言和私信给大臣大将定罪,确实不合礼法。
虽然不能驳斥,但心中先入为主已经有了结论,皇甫缨说得再是冠冕堂皇,也无法改变众人对皇甫缨和高远风的印象,认为皇甫缨借礼法的名义,肆无忌惮。圣旨重要还是王旨重要,只能在心,不能宣诸于口。皇甫缨说圣旨不可违,进一步证明了她的异心。
所以满朝文武,皇甫缨竟是找不到一个同盟,所有人都相信流言而怀疑她的用心,让她多少有些伤感。这辈子为了周国,可谓出生入死,结果呢?居然被质疑存心不良。朝臣的质疑,皇甫缨还无所谓,但周粲的质疑,就有些伤人了。
皇甫缨扫兴之极,怒而退出朝议,径自回家。想到周王还在闭关,周粲难免为凌山河等人蛊惑,心中的愤懑才渐渐平息。她以为只要行得端站得正,流言蜚语伤不了人。
朝议不欢而散,周飞燕的鹰信无法回复。因为褒奖也好,惩罚也好,无法定论。面对堂堂灭国之功,周王庭竟是拿不出一个章程来。
东阳侯府,周粲、孙沭阳在座。
周粲焦头烂额,“姥爷,老拖着总不是个事呀?久久做不出决断,岂不是让人说我监国无能?”
凌山河沉吟道:“还能怎么赏?难道让居心叵测的高远风位极人臣?那只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这样,皇甫缨不是要公文吗?那就给她公文。明里派廷尉府去陈地核实军功,暗地里让他们收集高远风的罪证。廷尉府查证合乎程序吧,廷尉府的查证文书,也是公文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