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五章 用教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二五章 用教 (1 / 3)
        对一个人而言,希望,究竟源于哪里,无非是那将至而未至的未来。

        但也并非活着等待就可以,而是这未来,多少总得包含一些未知的不确定,包含意料之外的体验,或者包含主观意识的抉择。

        一望而知的未来,没有选择,没有未知,这样的未来只会令人绝望,而谈不上希望。

        对nep大区的一千万贫民而言,定居点的生活,恰恰就缺少这样一种至关重要的元素,在可预见的未来,他们,仍能活着,暂时{几乎}不必直面可怕的死神,人生轨迹却几乎完全被管理员所限定。

        何况就连这样的波澜不惊,也未必会一直有。

        经历过好几次变迁的民众,哪怕没有智慧,也有经验,对未来可能发生一些什么,并不难猜到大概。

        这种情形,对沉浸其中的贫民,显然不是一种有利的状态。

        贫民的情绪,方然并不关心,但他却得关心一个个定居点的运转,这关系到“提供人才”之目标的实现效率。

        一个死气沉沉、行尸走肉的社会,不论规模大小,显然并不利于人的学习,成长,进而也很难为麾下的科研机构提供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人才。

        身为管理员,这是必须认真对待的情形。

        思虑再三后的对策,倒也很直白,简单来说就是“借鉴历史的经验”。

        &大区的情形,单看定居点,极少数统治者把持一切,无数贫民则得过且过,见不到一点对未来的憧憬——这种态势,在人类世界的漫长历史上,其实司空见惯,统治者的应对之术也大致仿佛,沿袭千万年而不绝。

        教义,麻痹精神的叶子,正适合应用于这种情况。

        过去曾认真思考过,对教义,乃至教义的危害,方然一直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却没曾想在这样一个时代,自己却也得拾起这屡试不爽的精神武器,稳定治下贫民的心态和情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