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三章 传输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八三章 传输 (1 / 3)
        以人类的眼光,可以认为,月球表面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根据旧时代太空探索的资料,距离盖亚三十八万公里的月球,地质成分与地球十分接近,据此,也有人认为,月球是在久远过去从盖亚分离出去的一块。

        这种说法,正确与否并无从查考,不过考虑到盖亚形成的过程,可以认为,与太阳有一定距离的恒星爆发残留物质,本来就具有相近的组成成分,那么在聚拢、形成天体之后,具有相似成分也是很寻常。

        不过,与拥有几十亿年演化史,特别是拥有大气、水与生命的盖亚相比,月球则始终是一片遭受天体坠击的不毛之地。

        没有大气和与液态水,阳光,就无法转化为二次的可再生资源。

        没有生命,就没有化石燃料生成的基础。

        最后,由于自身尺度太小,月球的地热蓄积效应微弱,也完全没有利用的价值。

        不论是否亲自踏足,人类要想在月球建立基地,从事生产活动,就必须有大量且可靠的能源供应。

        在这方面,盖亚净土的白大褂们,提出若干策略,一种是从盖亚运送核燃料,在月球建立裂变电站,一种是在月球表面部署光伏系统,最后,则是脑洞大开般的“利用光辐射介质,将能量直接输送”。

        前两种手段困难重重,至于最后一种,说白了,就是用功率超大的激光炮,向月球基地的“靶点”照射。

        而月球基地,则建设一座庞大的换能器,用光辐射作为能源。

        能源根本上来自盖亚,利用光辐射的无线传输方式,达到目标,这一设想从原理上并不新颖,而且,以人类现有的技术水平,实现起来也不容易,脉冲激光炮与稳定供能激光器的差异,即便无法与与“聚变弹与可控核聚变”比拟,

        实质上也相去不远。

        在西历1516年的研讨会上,面对与会专家,阿达民就提出过一些顾虑:

        “用激光传输能量,原理很直白,工程技术上则有一些现实的困难,诸位的报告里,多有提及,这些困难是否能克服,决定这一工程是否能上马实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