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〇章 内禀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九〇章 内禀 (2 / 3)
        一次火山喷发,或者里氏烈度8.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动辄上亿吨TNT,这且不算,其能量释放方式也很难干预,更不用说地震比火山更难缠,根本无从预报,只有事后评估其效应才能确定震级。

        纵观人类历史,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火山、地震频频发难,造无数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联邦的洛杉矶大地震,西大陆列强的海湾大地震、盆地大地震,东离岛的关东大地震、阪神大地震,都给人类留下了十分深刻的记忆烙印。

        这种记忆,直到1509年以后,在地下城中遭遇地震、感到大地传来的震动时,仍令人心惊肉跳,方然自己就亲历过若干次,虽明知没有生命危险,脚下晃动时,内心深处的恐惧却无从消散。

        在无知无畏的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实在不值一提,这曾是生而为人的一种常识。

        但在今天,这断言却因“全产机”体系的发展,与文明能源利用水平的极大提升,而成为了历史。

        西历1562年,盖亚表面的地壳,宏观工程的完成度已接近60%,一项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在各大陆板块交界、及地壳薄弱地带展开。

        几百米高的巨型机械,协同运作,将动辄以公里计的巨型构件安装到位,工程机器人来往穿梭,开掘岩层,暴露地壳断裂带,一根根无弱点钢索埋置到位,就近建造的庞大如山之换能设施,周身昼夜闪耀着焊接的花火。

        所有这一切,目的,十分直白:

        人类,要用自己的力量,给盖亚套上笼头、将其彻底降服。

        剧烈的地壳运动——地震。基本上,是“漂浮”在上地幔顶层的薄壳结构,因地幔流动而积聚应力的集中释放。

        而火山,则是地壳薄弱点,因上地幔流动而偶然破裂、熔岩上涌并喷发。

        不论哪一种灾害,根源,都在盖亚内部的液态地幔。

        将地幔完全冷却、丧失流动性,看起来是一种釜底抽薪的策略,但,对盖亚造成的影响,尚难以估量,担当阿达民时的方然,也没有批准如此激进的方案,而是设法在地壳边界以薄弱位置,对症处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