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八章 节约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一八章 节约 (2 / 3)
        又是一种怎样的人间悲剧。

        “神明,是原始人面对大自然时,自然而然产生出的一种文化现象。”

        卡奥*海因里希的话,一针见血,道出神明的本质,即便堕入此道的无数迷途羔羊,对此咬牙切齿,这论断也还是比《巴尔伯》之类絮絮叨叨的神棍口述记,更能描述原始文明早期的风貌。

        按这一断言,原则上,当人类文明发展到空前的高度,科技、经济、文化取得极大进步,神明这种东西,便应该从盖亚表面消失,成为历史陈迹。

        然而现实又怎样呢,在联邦,乃至全世界,信奉神明的民众数量起起落落,

        却始终没有一个下降的长期趋势。

        这种现象,看似是文明发展与精神世界的背离,其实却暗指隐晦的现实:

        在资产主义大环境下,除顶层、有产者、统治阶层的一小撮人之外,人类中的绝大多数,事实上都无法决定自的命运。

        劳碌在资产主义生产体系中的一个个普通民众,除眼前的苟且,并没机会去看什么“诗和远方”,更遑论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即便工作再怎样努力,生活再怎样节俭,也无法穿越阶层之间的铁壁,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一朝失业,一夕重病,招惹了上一阶层的同类,甚至只是因自特质而变作猎物,

        人生就顷刻间被颠覆,甚至被毁灭。

        这方面的例证,出于种种顾虑,阿达民并无法详细列举,总之,一旦感觉命运不受自己掌控,不论发达、还是落魄,似乎完全取决于出和运气,人的自我意识,就会迷惘,失落,痛苦,绝望,

        然后就是神明腋下夹带《巴尔伯》来敲门的时候。

        眼前的生活,并不受自己的掌控,遥远的未来,更不知会是什么样,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这样的生活状态,

        信奉神明,不就是太寻常了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