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8章:秦魏粮草战内幕,洗不清的曹友万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88章:秦魏粮草战内幕,洗不清的曹友万 (1 / 5)
        第2888章:秦魏粮草战内幕,洗不清的曹友万

        曹操自己就是用火的行家,六次中原大战,前五次都用过火攻,其中还有两次奇袭并烧敌方粮仓,所以自然会提防敌人火烧自家粮仓。

        可只有千日做贼,又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以及应对即将到了的秦军的攻势,曹操最终决定在粮库的修建方面学习大秦,花大价钱将大型粮草全部建在地下,从而在管理和防火上最大程度上避免被火攻。

        民以食为天,无论在什么时期,吃上一口饱饭都是最重要的事。

        所以,在高产粮广泛推广,各国都摆脱缺粮的困境之后,基本上都会修建了粮仓来储备粮食,而大秦则是第一个大规模修建地下粮仓的国家。

        地下粮仓最早出现虽是在汉朝,但也只是在气候严寒的北方地区小范围应用,关东、关西、江南等气候温暖的地区是不会建地下粮仓的。

        原本无他,地下粮仓的修建成本,可比地上粮仓要高的多。

        可既然如此,大秦又为何还要大规模修建呢?

        这自然是因为地下粮仓的种种优点了。

        将粮仓建在地下,粮食在低温、低氧、隔热的环境里,能够储存的时间也会更长,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粮食不变质,而且密闭的环境也易于易管理且安全。

        粮仓建在地下后,就算遭遇火攻,可由于采用的是分段式的储藏,也只是烧掉一部分,很难将全部粮草都一次性给点燃。

        所以,除了比较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之外,建地下粮仓基本没有任何缺点,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做好防潮工作。

        也正是因为地下粮仓的种种优点,大秦储备粮的数量又极为庞大,而建好后则可以连续用上几百年,相当于一劳永逸的解决储粮问题,所以嬴昊才宁愿花费更大代价,在建国之初就在大规模的修建地下粮仓。

        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嬴昊还有一个附带的阴谋,大秦的各项政策一直都被各国效仿,所以他想各国也学习大秦修建地下粮仓,从而借助这样的方式间接消耗各国国力。

        但很显然,刘秀、朱棣、曹操等人也都不傻,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所以自然没有轻易上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