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5章:楚吴之争,帝王时代 (1 /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95章:楚吴之争,帝王时代 (1 / 8)
        第2295章:楚吴之争,帝王时代

        曹操是个善于纳谏的君主,可这次哪怕绝大多数文臣都反对,他也决定乾纲独断一次,依旧决定要称王。

        原因就和范蠡说的一样,不称王,一点胜算都没有。

        在魏国众文武的眼中,曹操要是迫于大秦压力不敢称王的话,这也说明了连曹操他自己都没有信心能够保住魏国,又如何能让手下的人对他有信心呢?

        当然,也不是说曹操称王之后,面对大秦就又胜算了,但称王了起码可以鼓舞人心,同时坚定己方坚持到底的信念。

        曹操既已决定要称王了,那和联姻之事就不能这么急了,还需要看看大秦的反应在做决定。

        毕竟万一和亲的公主都送过了,大秦却悔婚的话,那魏国岂不是更丢人?

        妲己连公主服都试好了,和亲使团正准备离开许昌之时,却被曹操突然叫停,众人皆是一头雾水,但却不的不听命行事。

        叫停和亲使团之后,曹操立即传讯给宋吴两国,同意三国相互尊王一事,并提议将尊王地点定在寿春。

        尊王一事是由宋国率先发起的,既然赵匡胤开了这个头,那曹操自然要承他的情,而将地点定在寿春也合情合理。

        魏宋吴三国相约,与宋国国都寿春城相约共同称王,同时邀请盟友大秦前来观礼。

        此消息一出,举世皆惊。

        嬴昊才刚刚称帝,魏宋吴这三个盟友就都要称王,这究竟是提前商量好的后大秦默认的?还是不仅大秦同意魏宋吴三国的自发之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