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章穿章了,没有用的一张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章穿章了,没有用的一张 (1 / 2)
        这张没什么说的,就是发错了章节,因为网络问题卡顿。

        把中间章节穿上去了。所以用这张顶替一下。

        大家看不看都无所谓。冒充一下章节。

        最近写的有些不好,可能是因为心情不好的原因。

        人嘛,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我会尽量不影响。

        闲来无事说说大唐的银行吧,

        柜坊,唐代专营钱币和贵重物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

        柜坊又有僦柜、寄附铺、质库、质舍等名称。

        经营的业务是代客商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时,凭帖(相当于支票)或信物提取,为最早的银行雏形。

        然后我们在说说飞钱。

        飞钱又称呼为便换,便钱。

        类似于汇票。凭纸券取钱而不必运输,钱无翅而飞,故曰“飞钱”

        当时钱币缺乏,各地禁钱出境,在京师的商人将钱交给各道驻京的进奏院、各军、各使或富商,取得凭证,回本道合券取钱,称为“一飞钱”。

        飞钱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唐代的飞钱实际上是一种票证,类似于今天的银行汇票。

        飞钱始于唐宪宗元和初年,有两种形式:

        一是官办,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诸军、诸使或诸道设于京城的“进奏院”,携券到其它地区的指定地方取钱;

        二是私办,大商人在各道或主要城市有联号或交易往来,代营“便换”,以此牟利。

        这种汇兑方式一方面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钱币的不足,同时商人前往各地进行贸易活动时,亦减轻了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