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技术人才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6章 技术人才 (2 / 5)
        老李大概明白阴阳棚的意思,皱着眉说,“我担心的是咱以前没种过蘑菇,会有一定的风险。”

        李哲不认同,“种啥菜没风险?总得试着来吧。”李哲在大棚里种植不同的蔬菜,就是为了积累经验。

        上辈子,他种过黄瓜、西红柿、茄子、尖椒、西蓝花等很多品种的蔬菜,可时代不同,菜种也不一样,产量、特性差异很大,只有今年亲自种了,明年才有底气增加产量。

        李哲继续说,“想研发新的种植技术,肯定要冒风险。与眼前的利益比,我更看重新的种植技术。只有不断研发新的种植技术和蔬菜品种。才能反季节蔬菜产业有一席之地。”

        老李张大嘴巴,“老二,你是不是想太大了?”

        李哲不是想得大,而是想得远,两三年内种植蔬菜越多,越赚钱。可早晚有一天反季节蔬菜市场会饱和。

        可能在老李看来,那一天很遥远。

        但李哲知道,九十年代初,一个叫寿光的县就建上了上万亩蔬菜大棚,冬季蔬菜价格直接被打下来。

        李哲要想在反季节蔬菜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走技术流,而不是卷价格。

        周青禾是他们接触到的第一位高学历农业人才,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也是一个认识更多农业领域人才的渠道。

        “爹,我是这样想的,咱可以和周青禾多接触。要是她有真本事,咱们就跟她合作。要是花架子,就客客气气的让她离开。”

        “成,就算她是个棒槌,不是还有她娘这层关系?”老李被说动了,不是李哲口才多好,而是看重韩主任的关系和周青禾大学生的身份。

        如果周青禾不是大学生,爷俩不会让她参观大棚。

        “老二,你以后不经常在村里,大棚的事怎么安排?”

        李哲靠在椅子上,换了个舒服的姿势,“爹,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