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章 载入史册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79章 载入史册 (3 / 4)
        “教授!卡普兰教授!我发现新大陆了!胎盘,我在小鼠胎盘中提取到了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

        华人小伙名叫方凯,今年三十二岁,来自于华国湘省。

        在当地医学院完成本硕连读后,方凯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凯斯西大学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师从卡普兰教授攻读医学生物学博士。

        博士毕业后,方凯选择留在了卡普兰教授的实验室,继续攻读博士后,这一读,便是差两月满四年。

        很多人会认为博士后是高于博士一个等级的存在,实则不然。

        博士后只是一个状态,而非文凭。

        拿到了博士文凭,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刚好自家导师或是别的哪个博士生导师手上缺人,补上这个缺,好歹也有个大几百刀甚至过千刀的月收入,这种状态,便美其名曰博士后。

        当然还存在另一种状态,那就是攻读博士期间,导师给予的课题还有着巨大研究空间,不忍心就此放弃,因而舍弃几十万刀的年薪,继续留在导师身边。

        方凯,当然属于后者。

        他入学凯斯西医学院的第一年,卡普兰教授就发表了一篇轰动全美医疗界的重磅文章。

        早在三十年前,医学界便已经有前辈研究者从人体骨髓中提取到了能在体内分化为成骨细胞和造血细胞的祖细胞,当时将这类祖细胞命名为骨髓基质干细胞。

        卡普兰教授站在前人肩膀上,经过大量的实验室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这类细胞同时具备分化为骨、软骨、肌肉、骨髓基质、肌腱、韧带、脂肪和其他结缔组织的潜能,并重新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

        三年前,卡普兰教授和他的学生们成功从人体外周血中提取到了间充质干细胞,并于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将间充干应用上了临床。

        只是,无论是从骨髓中提取,还是从外周血中提取,对患者和医生双方来讲都极不方便,而且提取出来的原始间充干数量稀少,实验室培养扩增效率极低,临床应用面临瓶颈急需突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