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太特么丢穿越者的脸了!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章 太特么丢穿越者的脸了! (2 / 4)
        “则诚,你今年是要下场了吗?”

        “嗯,过几日过完端午节,就坐船回老家宥阳准备~”

        “那就祝伱一举中榜,到时我这边可就背着厚礼,等你的好消息了!”

        “姐夫说笑了,家父的意思是让我体会一下考场的感觉,这次就是重在参与~”

        “你也太谦虚了则诚,三年前12岁就中了秀才,一个区区乡试肯定不在话下!”

        俩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长柏这些年几乎是苦读书,但努力终究即将收到了回报,就算是这次举人不中,但是有了经验下次肯定是十拿九稳。

        本朝科举制度基本承袭前朝,但太宗继位后又做了些改革,主要将科举分为四级,以“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场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录取。

        院试在州府举办,高中者授予秀才功名,当然读书人在这之前,必须通过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取得童生身份,之后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

        乡试一般是在各路举行,考试内容包括经义、时务、赋和诗四项,在每年的八月所以通常又称“秋闺”,一但高中就是举人。

        会试又称省试,是因为参加尚书省的考试而得名,由礼部负责主持,是全国性的统一考试。

        通过乡试的举人当年冬季集中到汴京城,次年春天参加省试“春闺”,考中者就可以称进士,有了做官的资格,然后在参加殿试。

        当然这个只是定排名,其实刚开始还不是如此,但是当今圣上刚登基的时候,曾发生一名举人通过省试,但在殿试被黜落好几次。

        这名考生最终愤而投奔西夏国,给边疆西北大营制造不少麻烦,这些年屡次带兵扣关,自此以后也算是吸取教训,殿试都只定名次,而不会再黜落考生。

        毕竟能走到这一步都算个人才,当时还是礼部尚书的韩大相公,意思说的很明白,肉烂在锅里也不能给别人白白送去……

        中午吃过饭后,夫妻俩也就带着孩子回了家,袁文绍没有骑马,坐在马车里抱着大儿子,那是越看越喜欢,一上一下的悠着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