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儒门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9章 儒门 (2 / 3)
        但李承乾要告诉他,大道理,陛下也懂,但比大道理更实在的是,天下是姓李的。

        连他这个太子,尚且不敢跟陛下分官而治呢,他们儒门可是真是胆大包天。

        那蜀中七贤,在益州广收门徒,大肆宣扬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要把儒门变成儒教。

        他们利用的,就是谶纬神学,那是是流行于两汉时期的一种儒家学说。“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又分为符谶、图谶等;“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

        因为不利于王朝统治,魏晋以来屡屡遭受打击,日渐衰落,刘宋后谶纬之书亦受到历朝查禁。大唐也不例外,对这种学说,那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不少傻乎乎的读书人还跟他们起哄,这是干什么,他们在挑衅陛下的权威吗?

        所以,陛下下旨杀了他们,是根除了祸患,也是在警告,那些想成立宗教的儒者。好好为朝廷当差,吃朝廷的俸禄就好,不要搞七搞八的。

        儒教圣经是十三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论语》《孝经》《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孟子》都是治国的好文章,也是修身的好裁体。

        朝廷呢,想着修一部《十三经注》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所以征辟大量的儒士入朝。道门有道藏,佛门有佛经,而儒门呢,也该有一部儒藏,而这《十三经注》就是儒藏的根本。

        朝廷,这可是在抬举儒门,实在抬举诸位儒者啊,这可是广大儒门的好事。

        曹宪也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而且儒门要是不从命,不入弘文馆为朝廷修撰《十三经注》,那等待他们的就是灭顶之灾。

        他这次来,也是代表儒门来表态的,放弃建立儒教,一心为朝廷培养人才,修撰典籍。

        “这就对了!我们才是自己人嘛,孤以茶代酒,敬先生一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