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朱元璋后怕,惊的一身冷汗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章 朱元璋后怕,惊的一身冷汗 (1 / 5)
        第18章朱元璋后怕,惊的一身冷汗

        本来要走的朱元璋,重新坐下来。

        “咱问你!”他猛地拍案,“大明刚立,铜矿开采停滞,铜钱铸造不足,加之民间私铸劣币泛滥,陛下推行大明宝钞,省便,易于流转,哪里错了?”

        马天不紧不慢地碾着药碾子:“大错特错!”

        “你跟咱说说,错在哪?”朱元璋眼底燃起两簇火苗。

        “首先,朱皇帝没有准备金。”马天抬眼道。

        朱元璋眉头拧成疙瘩:“何为准备金?”

        马天沉思了好一会儿,他前世学过金融,可得用老黄听的懂的话来介绍。

        “我打个比方,比如打仗,粮草是根基。要是军中发‘粮票’让士兵换米,但库里没存够真米,士兵拿着粮票却换不来粮,必生乱子。这‘粮票’要想让人信,库里就得实实在在堆满米。”

        “这米就是‘准备金’。”

        “朝廷发宝钞,好比给百姓打借条,说‘此票能换真金白银’。若国库里金银堆成山,百姓自然信这借条值钱。可要是库房空空,借条就成了废纸,谁还认账?”

        “好比家里有十石米,最多发十石米的粮票。若没米却印百石粮票,粮票立马变贱,米价必飞涨。准备金就是拴住印钞的绳子,让朝廷不能随便多印。”

        “前朝滥发交钞,库无金银,百姓拿钞买不到东西,最后扛着钞票当柴烧。咱大明宝钞差不多就是同一条路子。”

        朱元璋听的背脊发麻。

        但是,他还是有诸多不解:“朝廷下令全部用宝钞,宝钞不就有价值了?”

        “朝廷以为''严刑峻法''可替代经济规律?”马天冷笑,“浙商沉三贯私藏铜钱被凌迟后,整个江南的米价涨了三成,这不是信用,是恐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