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2 章(【双喜临门】...) (2 / 6)
既然是个大工程,当然得慢慢修,所以他们目前的进度是已经初步把整体框架讨论出来了(从以前相关书籍扒拉出来的),剩下的就是分工合作把具体内容填充进去。
这个过程也不用他们怎么发挥,只要从过去百年的典籍档案里把相关规章制度的变动扒拉出来稍微整合一下就行了,他们每天上衙点完卯泡好茶,就可以轻松惬意地翻找对应的记载。
比如科举制度提到乡试时会整理一下具体的变迁过程:两京十三道在洪武年间分别有多少录取名额?在宣德年间增加了多少名额?后来又分别在哪些年份陆续增加了更多名额?
这些在朝廷存档的资料库里都是有具体记载的,只要抄录出来就可以了。
没错,翰林官的工作就是这么枯燥乏味。
就是这个整理过程耗时耗力,累人得很。
大家都是干一会歇一会,反正他们这些翰林官一般也没别的差使要干,没必要赶那么急。这可是官修的大工程,肯定要存入宫中流传后世的,万一忙中出错岂不是贻笑后人?
文哥儿听他爹这么一说就明白了,这就是个大家一起摸鱼的好差事,全程只需要翻找相关记载复制黏贴就好!
更妙的是,工期还可以随意拖,有人催就说是要慎重对待不能草率!
不愧是翰林院的活儿,从来不会让人失望。
文哥儿听完王华的介绍后便这么感慨了一番。
结果是王华抄起家伙撵着他满院子跑。
许多相关典籍都储存在禁中,他们这些詹事府的成员倒是方便查阅,工作上没什么大的变动。
文哥儿已经不用上庶吉士课程了,平时改成去翻找自己负责的那部分资料,算下来还更轻松。
倒是朱厚照得知他有了这么个新差使,兴趣也非常浓厚,信誓旦旦说要跟着文哥儿一起泡文渊阁找资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