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章 历史的变迁,大浪席卷而来 (2 / 6)
毕竟黄巾还在施虐,从那位夏王口中,知道黄巾的爆发,皆出自于燕国国师张角之手,而在不久之后,对方将停下一切教徒的活动,将前来鹿阳觐见燕国夏王。
他们经过甘州,原本四处破坏的太平道教徒一一归顺,趁火打劫的山贼反被这些黄巾教徒攻击,仅仅弹指间,烽火四起的甘州、麟州重归平静。
从这里到阳州,往上就是广济州,这里是燕军南下穿过的第二个州,四郡三十六县,几乎在招降信来时的第一时间,选择了归顺。
没有人比他们更加清楚燕国夏王麾下的军队有多强悍,再往上与燕国一河之隔的商州此时已经全州归降,这里曾几何时就是燕国夏王的桥头堡,自登陆以来,附近州县早已被打服,兵马被杀的散尽,除了投降,已经没有其他路可走了。
往西,距离鹿阳最近的惠州,因为赵广师的死,让人存疑,随后名叫孟驮的惠州旧将带着铁锋义节军回来,整个惠州在不久后归顺。
曾经那些应邀而来的四国兵马,沿着州郡正疯一般逃离,到得进入中原西北的梅州,魏帝的死讯也随之传到了这边,这支撤回梁国的残兵,带着这个令人战栗的消息冲往大梁都城——西都。
八月中旬。
空气干燥,西北的天色仿佛蒙着一层薄薄的沙雾。
微风拂来,皮肤黝黑的牧人袒露干瘦的胸膛让风吹在上面,望着成片的羊群移动啃食青草,满是老茧的脸上露出笑容。
不远处,还有两名扎着小辫的孩童嘻嘻哈哈的跑过来,在一堆松软的泥土上捏起小人儿,不久之后,道路间响起快马的声音,令得两个孩童站起身瞩目望着。
几名身材壮硕的骑士挎刀背弓沿着官道绕过山脚的拐弯,一直往前飞奔,越过一条向南流淌的小河,远方一座古朴而恢弘的城池渐渐出现在视野之中。
大梁西都。
经历过几次战乱,而未被颠覆的城池,它上面斑驳着风雨侵蚀的痕迹,也有战火、鲜血留下的污垢,与岁月融合在一起,化作这座古老城池的象征。
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挡住了西域大漠七十六国的同时,也连同了东西两边的贸易,西北贫瘠,仅靠收取两边商贸的税钱,足以让它屹立三百多年不倒。
连通东西的贸易,城中有着大量的西域胡人,也有北面的西戎人,这里建筑与东面的中原完全不同,建筑多是岩石为骨,黄土夯实为肉搭建而成,有着浓郁的西域风格,不时还能看到皮毡的雨棚,和屋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