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满门忠烈,林徽因……(求订阅) (2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0章:满门忠烈,林徽因……(求订阅) (2 / 9)
        意思很简单。

        林觉民知道这一次起义绝对会失败。

        但失败他也要去。

        他就是想用通过他们的死,来唤醒所有的同胞。

        如果所有同胞醒悟,哪怕他们这一些人死了,也死得其索,死得壮哉,死得没有遗憾,甚至虽死犹生。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林觉民等一众敢死队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冲向两广总督署,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时任两广总督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亲自会审林觉民。林觉民毫不畏惧,畅论世界大势,用英语慷慨陈词,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一时之间满庭震动,张鸣歧惜才,想劝林觉民投降,林觉民拒绝。最终,林觉民被枪杀于广市天字码头,年仅24岁。与林觉民一同被枪杀的,还有林觉民的两个兄弟,也就是此前所说的林徽因的另外两个叔叔林尹民与林文。”

        “因一众起义者最后葬于广市黄花岗,后来他们又称之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这就是改变中华走向的黄花岗起义。

        ……

        “我……”

        “英雄。”

        “不只是英雄,还是烈士。”

        听着陈凡讲述林觉民的故事,一众游客不时擦了擦眼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