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争论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3章 争论 (1 / 3)
        第143章争论

        是科技、土法与一个县城在绝境中迸发出的全部力量,一次关于后勤保障能力的淬炼与证明!

        这烙印,深深刻在昌平的心脏,也必将通过严密的组织链条,震动更高的神经。

        就在物资列车驶离南口的同一时间,一份由陈朝阳口述、赵鹏紧急整理、加盖了昌平县委和县政府鲜红大印的《关于紧急支援南方某部队疫病危机处置情况的报告》,已由县委通讯员送达通河地委第一书记王明远的案头。

        王明远,这位经历过长征、作风务实的老地委书记,早已通过华北局的《敌情通报》和《卫生防疫简报》,对于整个南下兵团在酷暑和疫病中遭受的严重非战斗减员忧心如焚。

        他深知问题的严峻性远超预期,药品的急缺是根本问题。

        他几乎是屏住呼吸读完昌平的报告。

        当看到“启用全部储备陈蒜及部分蒜种”、“宋文清教授主导放弃精炼工艺进行粗提浓缩”、“动员全县及邻县搜刮伏龙肝(灶心土)”

        以及那触目惊心的“保存期<10天”、“原料有效成分严重不足”、“外用为主,内服需极度谨慎”等字眼时,他握着报告的手微微发颤。

        “好一个陈朝阳!好一个破釜沉舟!”王明远猛地站起身,眼中既有震撼,更有一种“病急时终于有人递上刀”的决然。

        他深知这份报告的份量——这不是常规的物资申请,这是在资源枯竭下,一个县级单位用尽一切智慧、力量和担当,为前线撕开的一条可能的生路!

        更是对陈朝阳半年前预警最直接的实践反馈!

        他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提笔,在昌平报告首页的空白处,用遒劲的笔迹写下转报意见:

        “转华北局:

        昌平县此报,乃应对南方XX部队疫病危局之极限处置实录。其情之急、其行之险、其心之诚,跃然纸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