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集:卷宗迷雾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集:卷宗迷雾 (2 / 5)
        王海山的汇报持续了一个小时,最后以“下一步将继续统筹发展与稳定,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收尾。李斌放下手中的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清了清嗓子,开始做“重要指示”。

        “同志们,”李斌的声音比王海山沉稳,带着官场上特有的抑扬顿挫,“听了海山同志的汇报,我对风岭镇的工作有了大致了解。首先,要肯定风岭镇历届班子的辛勤付出——在资源有限、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容易,县委是认可的。”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两者必须统筹兼顾,不能偏废。风岭镇有矿山资源,这是优势,但也容易引发矛盾——征地补偿、环境保护、企业用工,这些都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稳定大局。”

        “特别是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李斌的目光停在雷杰身上,语气变得“语重心长”,“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依法依规是底线,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考虑社会承受度。比如对企业的监管,要引导为主,处罚为辅,不能一罚了之、一停了之。企业是地方经济的支柱,要是企业出了问题,工人失业、税收减少,最终受影响的还是老百姓。有时候,步子迈得太大、太快,反而会好心办坏事啊。”

        这番话没提雷杰的名字,却句句都在指向他处理李满囤、赵国强和兴盛矿业的事。会议室里鸦雀无声,王海山带头点头:“李书记说得对!我们一定吸取教训,以后工作中会更注重方式方法,争取做到既解决问题,又维护稳定。”

        其他镇干部也纷纷附和,有的说“要向李书记学习,提高工作方法”,有的说“以后会多跟企业沟通,做好协调工作”。雷杰坐在角落里,看着眼前的“一片和谐”,心里冷笑——这些人嘴里的“稳定”,不过是纵容腐败、包庇黑恶的借口。

        汇报会结束后,工作组分成三个小组展开“调研”:县政府办和发改委的人去兴盛矿业“考察”,美其名曰“了解企业困难”;信访局的人找村干部和村民“座谈”,实则是收集对雷杰的“意见”;李斌则单独留下雷杰,在小会议室谈话。

        小会议室比大会议室更简陋,只有一张圆桌和四把椅子,墙上贴着一张泛黄的“八项规定”宣传画。李斌坐在椅子上,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包烟,抽出一根递给雷杰:“来一根?”

        雷杰摆手:“谢谢李书记,我不抽烟。”

        李斌自己点燃烟,烟雾在狭小的空间里弥漫开来,他吸了一口,缓缓吐出烟圈:“雷杰同志,咱们开门见山。兴盛矿业的事,你是不是有点太较真了?”

        “李书记,我是依法办事。”雷杰身体坐直,“兴盛矿业违规排污,证据确凿,下游三个村的水质超标十倍,鱼塘绝收,老百姓连干净水都喝不上,我要是不处理,才是失职。”

        “我知道你依法办事,”李斌弹了弹烟灰,语气软了下来,“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刘富贵跟我说,他愿意投资五十万建污水处理厂,只是需要时间。你现在让他停产,几百个工人没工资拿,肯定会闹,到时候县里又要维稳,麻烦。”

        “李书记,”雷杰看着他的眼睛,“之前的五年,刘富贵拿了多少借口?说要建污水处理厂,结果钱都进了他自己的口袋。老百姓等不起,也耗不起。法律不是橡皮筋,不能因为‘麻烦’就变通。”

        李斌的脸色沉了下来,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着:“雷杰,你是军人出身,性格直,我理解。但地方工作和部队不一样,不能只讲原则,不讲变通。你这样硬来,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自己逼到对立面。”

        “我不怕对立。”雷杰语气坚定,“我来风岭镇,是为了给老百姓做主,不是为了和企业搞好关系。如果维护老百姓的利益要得罪人,我认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