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入学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九章 入学 (1 / 4)
        春耕后不久,王守仁便履行了承诺,为名杨村建了学堂。

        而王守仁之所以如此效率实在是因为宋远廷的曲辕犁大大得到了上面的赞赏。

        全县普及曲辕犁成了王守仁近年来最大的功绩,他从几个县中最落后的县令一跃成为众星捧月的业绩大拿。

        如此转变,怎能不让人兴奋。况且在王守仁向上面提出打算办村学的事情后,上面更是极其鼓励。

        眼看着又一项政绩唾手可得,王守仁自然尽心尽力。

        学堂的地址选在了村里废弃的一座祠堂里。

        据说这间祠堂是百年前村里一家姓文的大户的。相传这文家出了一位状元,后位极人臣,故而这文家的祠堂当初可是又大又奢华。

        只是不知为何,后来文家没落。祠堂也因此荒废了。

        关于文家没落的传闻有许多,有说是因为那位在朝中做高官的大人忽然死了,文家被政敌针对,故而导致了文家的没落。

        也有说是因为那高官犯了事,文家被抄家灭族的。

        当然也有说文家并非没落,只是早已成为人上人的后辈不再愿意回到名杨村这穷乡僻壤的。

        总之,不管什么原因,这文家的祠堂的确荒废了。

        先前村里有几个大户改建祠堂时,并非没动过占用文家祠堂的心思,只是或碍于传言的晦气,或忌惮文家是否还在,几番心思也都不了了之了。

        而此次,占用文家祠堂做村学,那是县令亲自下的命令。自然不会有人敢多说什么。

        只是文家祠堂荒废已久,在村学正式开放前还是经历了一番彻底的修缮。

        官家出面,事情自然就容易许多,大约十日的功夫,原本的文家祠堂就已成了学堂的模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