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真相(上)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四章 真相(上) (1 / 2)
        这几天丁讽可谓是春风得意,现在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邀请一群狐朋狗友,一起到竹云轩中去搓上一顿,顺便再炫耀一下自己之前在这里用对联获得优胜的事绩。

        自从那天丁讽在竹云楼拿到了第四题的第一和最佳之后,把竹云轩奖励给他的六根竹节的鲜竹酒,拿回家孝敬给了他的老子丁度,只说是得到的奖励,说没有特别说明得到的过程。就算是这样丁度也非常欣慰,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从小调皮,现在总算是懂点事了,至少还知道孝敬他老子。

        结果丁度第二天当值时,就把儿子的这个光荣事绩给“无意”中透露给了众同僚们,结果同僚听说他那里得了六筒鲜竹酒,纷纷对他死缠烂打,想要借他的光品尝一二。

        丁度见众人太过热情顿感蹊跷,一问之下才知道这种鲜竹酒竟然是由活着的竹子通过秘法来酿造出来,酿造时间极长且成功率不高,可以说是极为珍贵。另外据说此酒是酒中极品,喝过的人都说难以忘怀,偏偏市面上还没有卖的,只有在竹云轩举办的诗会等活动中表现出众才能得到,难怪这些同僚听说他这里有,都厚着脸皮想要蹭上一些尝尝。

        这时他才明白这几筒自己昨天一直没有在意的鲜竹酒,竟然是极难得到的美酒,尤其是在文人的眼中,这酒不光是好喝,还是一种荣耀,或者说是自己的作品被京城汴梁的文人圈认可的一种标志。这样一来,这酒就不仅仅是酒了,对文人来说就是宝贝,是自己提升名气的敲门砖了。

        宋人好酒的程度绝对走出后世普通人的想像,宋朝是一个政府鼓励,全民畅饮的时代,上到文武大臣,下到贩夫走卒,绝大多数都喜欢杯中之物。

        宋朝也是赶上了好时机,虽然北宋的耕地相比唐朝时少了很大一部分,不过正赶上占城稻的引进和大力推广,与本土稻相比,占城稻不仅不挑地,土地肥瘠皆可种,而且适应性强,耐旱,产量高,成熟期早等优点众多,随着占城稻的推广,加上此时的大宋,农具和水利工具都有了很大发展,粮食的产量反而逐年增高,也有了更多的粮食拿来酿酒。

        酒又是暴利行业,被官府收归国家专卖,每年给大宋提供巨额税收,政府自然是要大力提倡百姓多多畅饮了。

        好酒之人,对这种极端稀有的鲜竹酒自然是没什么抵抗力,大家全都围在丁度身边,就是想要能够品尝一点这种鲜竹酒。

        丁度也是第一次被这么多的同僚包围奉承,里子面子都得到了极大满足,心中受用之极,所以丁讽的好日子就来了。丁度一回到家,就把儿子叫来再次夸奖了一番,同时第一次大方的一挥手,把丁讽的月钱给提高了一大截,让丁讽最近的日子过的是相当舒服。

        这天晚上,清风楼的东家加姚掌柜,状元楼的东家加唐掌柜,想约一起来到了“那人”的家里,他们这几天实在是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们的酒楼生意现在太惨淡,只能是通过降价来吸引顾客,而且价格还必须比对手低很多,才有可能会拉来少数客人。

        可惜的是竹云轩的打折还没有结束,心怡楼又开始打折,于是状元楼不得不跟着降价。而且张玉兴他们显然是故意针对他们,他们就是根据清风楼和状元楼的降价幅度来调整价格,把清风楼和状元楼价格挤兑的完全没什么利润,再低就会低于成本,到了这样一个价格,才算是终于稳定下来。

        这样的定价张玉兴这边因为价格较其他两家酒楼要高不少,不但有的赚,还因为顾客多到排队,薄利多销而赚的不少。

        反观另一边的清风楼和状元楼,酒菜不赚钱的话,就要赔上人工和房租了,数量虽然不多,可是这样纯刀子拉人更让人难受的要命。

        所以两家今天相约一起来到当初带着他们打压心怡楼的“那人”家里,想要看看三家联合起来有没有什么办法渡过这个难关。

        张玉兴他们一直在查到底是哪位大神在给自己找麻烦,可惜的是一直没有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其实张玉兴当初曾经怀疑过是不是赵允让一家在给自己捣乱,后来又觉得赵允让现在还没有被封为汝南郡王,只是刚刚被赵祯封为了安化军留后,所以认为他的野心和影响力应该还没那么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