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以文会友(三)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章 以文会友(三) (1 / 2)
        郑育成心里也很高兴,今天能出现这样好的佳句,传扬出去必会是百姓中间的一段佳话,至少自己酒楼的目的算是已经达到了。

        众人围着桌上的这两篇对联又是一阵评头论足,然后就三三两两的散开,有些读书人家境一般,难得今天遇到免费的美酒美食,就坐在酒席上一边吃菜喝酒一边思考这几道题目,有的人则是手中拿着酒,和几位好友或在竹林中,或在凉亭里,或在池塘边,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互相交流,有时这样的交流更能互补长短,得到更好的佳作。

        庞元英到是对自己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心知肚明,也不怎么去想题目,只是坐在酒席边漫不经心的吃着酒菜,不时瞟一眼周围。刚才他觉得无聊,也想拉着丁讽四下里转转,哪怕找几个人拼酒也比坐在这里瞪着几个木牌强的多,可惜今天不知道丁讽脑子里哪根筋搭错了弦,竟然对他的提议没有回应,搞的他自己在这里吃闷酒,无聊至极。

        陆续有人开始说出自己想到的答案,大多都还是以最简单的第三题为主,可惜不管是对仗还是意境,都和最开始宋敏求和吕公著的佳作差了不少,只能说是重在参与了。

        这些人也不强求自己能得到最佳,只要参与进来,拿出了自己的答案,只要不是太差,多少对自己的名气提升都有好处,谁也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会不用学习打磨,经历的多了学问自然会有长进。

        偶尔有人也会尝试下其他的题目,可惜目前来看都还只是处于打磨阶段,并没有拿出对仗工整的完整的答案,更多的都只有半句或是几个字,想要借着别人的帮助补充完整,或是从别人那里再得到一点思路。

        庞元英有些无聊的打了个哈欠,今天他的死党丁讽一直没有理他,让他感觉非常无趣,可是又不愿意丢下他自己离开,只能是喝口酒叨两口菜来打发时间。正在他无聊的又去伸手去夹菜的时候,旁边坐着的丁讽突然跳了起来大声喊道:“有了!有了!我有了!”

        庞元英没有一点提防,当时就被吓了一跳,手中的筷子都掉在了桌上,没好气的看着丁讽说道:“我说你小子今天发的什么疯,一惊一乍的吓了我一跳。”

        丁讽这会儿正是兴奋的时候,伸手在他的肩膀上一拍道:“我有答案了!我想到第四题的答案了!这次却是我先想到答案,看韩绛那小子还有什么可说的!”

        庞元英一听也是又惊有喜:“你真的想到第四题的答案了?行啊你小子,这一次是给咱们哥们长了脸了,厉害!”

        他们两人的动静也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就连韩绛也看了过来,听到是丁讽想到了第四题的答案,如果是真的,那还真是第一个想到第四题答案的人。没想到就丁讽那小子的水平,竟然会比自己先想出来答案,不由的脸色有些难看。

        有伙计过来把丁讽书桌前,辅好了宣纸,丁讽拿起笔来,稍一犹豫,他生性好玩好动,书法没怎么下过功夫,有些拿不出手,可惜现在赶鸭子上架,也没有其他办法了。于是拿着笔,端足了架势,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这才开始写字。

        等丁讽把对联写完,扔下了笔,对这一次的字自我感觉良好,算是比他平时的水平要好上一些了。可惜在其他人的眼中,有前面几人的书法在前,丁讽的字可就难看的很了。倒是字的内容引起了众人更大的注意。

        只见丁讽写的上联是: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下联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典当活动在中国出现的非常早,在汉代时,典当在民间就已经非常普遍,据说当时司马相如曾把自己穿的袍子拿到集市上阳昌家里去赊酒,有了钱以后再去把它赎回来,这就是非常明显的典当了。不过现代意义的当铺,应该是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有典铺、解铺、解库、质库、长生库、抵当所等不同的称呼,为了需要,这里就直接统一用典当铺或是当铺这个名称了。

        庞元英自己不怎么好学,肚子里的墨水有限,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看出来丁讽的这个下联对的是天衣无缝,绝对可以称的上是经典佳句了。庞元英一下子兴奋起来,弄的比丁讽自己还要高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