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暗中发酵!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5章 暗中发酵! (2 / 3)
        历史痼疾,由来已久!

        让我们把历史的时钟回拨。众所周知,李唐王朝开国与隋朝统一进程有颇多相似之处。

        隋文帝以西魏北周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为代表的关陇军事贵族为基础,以五个儿子分列太子诸王为骨干,构建起统一天下基础。

        隋文帝和太子坐镇长安统筹各方,以次子晋王杨广统帅大军南下平灭陈朝,北上抗击突厥,完成了华夏统一。然而,这也造成了杨广居功自傲、尾大不掉,最终以非常手段夺得帝位的恶果,为隋王朝短命而亡埋下了一大隐忧。

        继隋而起的唐王朝也同样如此。在长期与突厥对阵的北方一线,李渊锻造出一支包括刘文静、裴寂、长孙顺德等精干人才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得力子女为班底的政治力量,奠定了入主关中、定鼎天下的政治基础。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趁隋王朝亡征已现、行将就木的良机,李渊于太原起事。

        他以李建成、李世民儿子为先锋,统兵南下,以三子李元吉留守根据地太原,开始了改朝换代的开国大业。

        运转高效、如臂使指,是李渊集团区别于其他政治军事力量的一大特点。加上战略决策正确,短期内,李渊就夺取了关中长安根本之地,取得了高屋建瓴、傲视群雄的优势地位,继隋王朝之后再统天下已经是时间问题。

        但利益分配不均、权力传承无序的矛盾也在此过程中逐渐显现。李唐王朝建立后,李建成以长子之尊、征战之劳被李渊封为太子,自然引起功勋卓著的次子李世民不满。

        在长期征战中,李世民平定薛举、薛仁皋父子,消灭刘武周、宋金刚,生擒窦建德、王世充,大破刘黑闼、徐圆朗,尽取山东之地,立下不世之功。无论史料中记载的李渊有意改立李世民为太子是否属实,李世民的确滋生了取太子李建成而代之的野心!

        唐高祖武德四年,李世民击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攻克洛阳之后,因功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并允许在洛阳开设天策上将府,这成为李世民具备问鼎储位资格的重要标志。

        实际上,李世民罗织党羽、扩大势力从太原起兵之初就开始着手。在一系列征战过程中,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张公瑾、李勣、段志轩等猛将,刘文静、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以及后来的高士廉、长孙无忌甥舅陆续被纳入李世民麾下,秦王府势力急剧膨胀。

        击败王世充窦建德后,天策上将府又成为李世民控制洛阳,操纵关东豪强对抗李渊和关陇士族集团的大本营。

        眼见着李世民羽翼丰满,分庭抗礼之势已成,李渊和李建成李元吉如何能忍?

        在李渊的默许和纵容下,李建成、李元吉分别获得了北击突厥,东平刘黑闼等任务,李世民的大战役统帅地位正逐渐被李建成和李元吉所取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