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表面兄弟! (2 / 4)
隋朝时期,叔父王頍谋反,王珪也受到牵连。为了躲避灾祸,他逃到终南山隐居。李渊建立唐朝后,王珪得到了重用,并任命他为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等,成了太子府中的主要谋臣,替李建成出谋划策。
公元六百二十四年,庆州刺史杨文干兵变。杨文干是李建成心腹,曾私募精兵送往太子府。此事加剧了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
李渊大怒,将参与此事的李建成软禁了起来,同时也归罪李建成身边的人,认为身为太子中允的王珪,没有起到劝谏之责,导致兄弟失和,将王珪流放嶲州。
玄武门之变时,嶲州在嶲州任职!
玄武门之变后,王珪被李世民召回长安,并加以重用,成了唐初四大名相之一,为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做出了杰出贡献!
魏征也是太子府中的一重要谋臣。魏征原是李密手下,后来跟随李密投降了李渊。
魏征转投大唐后,很快成了李建成的心腹,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在李建成和李世民较量日益激烈之际,魏征劝李建成请战立功,建些功勋,好提升自己的地位和李世民抗衡。
李建成听从魏征的建议,主动请战,擒斩刘黑闼,平定了山东,这让他有了和李世民抗衡的军功。
玄武门之变前,魏征还建议李建成将李世民调离京城,以免夜长梦多,对自己造成威胁,但没有引起李建成的足够重视。
最终兄弟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李世民为自保,发动了玄武门事变!
太子死后,李世民质问魏征,为何要挑拨他们兄弟间的矛盾。
魏征回怼道:“太子若听他的,不会有今日之祸。”
在这件事上,李世民看到了魏征的忠贞,不但没有归罪他,反而开始重用魏征,并成全了一段贤臣明君的美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