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高句丽之问 (2 / 3)
不过,因为气候、瘟疫及后勤等诸多原因,隋军还未与敌交战便伤亡惨重,最后只能作罢!
虽然隋军虽然英勇作战,取得不少战绩,但由于高句丽一方殊死抵抗,他们也只得被迫班师还朝。
从战略上讲,这仍是一场失败的战争。后来,隋炀帝杨广实行游击战,不断派小股部队骚扰对方,以消耗高句丽国力。
“朕之所以决议要攻打高句丽,是因为这高句丽属实该打,不然朕的江山也会坐的不够安稳了!”
“看来我得向你们介绍一下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了!”隋炀帝杨广说道。
其实大隋朝与高句丽政权之间的冲突,首先得从高句丽的发迹史说起!
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在政治斗争中失利,逃离故国到达汉代玄菟郡内,在纥升骨城建立高句丽政权。此后,高句丽便开始四处扩张。
先是吞并了周边一些民族的领地,势力壮大后便发动对汉代所辖的玄菟、乐浪等地的进攻。然而,在汉魏帝国的打击下,高句丽惨败。
不过,五胡乱华来了。随着中原地区陷入动荡不安的大乱局之中,高句丽乘势崛起。公元313年,高丽攻破西晋乐浪郡,次年,又占有带方郡。自此,朝鲜半岛成了高句丽的势力范围。
其后,高丽不断向西北扩张,兵峰直指辽东地区。经过百余年的苦战,到鲜卑慕容氏衰落后,高句丽终于将辽东控制在自己手中。
于是,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高句丽已经成了一个横跨长白山和鸭绿江两岸,西至辽水,东到日本海,南跨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广大区域的强大国家。
不客气的说,此时的高句丽,已是东北亚地区的一方霸主。靺鞨、室韦、契丹、奚以及朝鲜半岛南部的诸多政权,都在它的强权之下。
然而,高句丽的崛起,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捡漏”。原因在于,其发家靠的是中原王朝内部动荡而无暇东顾之时,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一旦中原王朝重新恢复大一统的局面,靠捡漏起家的高句丽便面临致命危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