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菩萨显灵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0章 菩萨显灵 (2 / 3)
        汪伯彦知道黄潜善及时住嘴的原因所在,他随即拍了拍结拜小弟的肩膀,长长叹道:“古话说的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立刻就报,他赵桓现在就是度日如年,被金人赶至荒凉偏僻的边陲小镇——五国城。“

        黄潜善也深有同感,他深深叹道:“而流放到五国城的太上皇赵佶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平生爱好——写词、赋诗,再加上当囚徒的伤感、悲切,也就把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溢于诗词之中。在五国城的这段时间,赵佶写诗颇多,但流传下来的仅有十几首。其中,《在北题壁》流传最广:“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赵佶将自己的孤独、凄凉之感都跃然纸上,而在《无题》一诗中他写道:

        投老汗州北,西风又是秋。

        中原心耿耿,南国泪愁愁。

        诗的大意是:自己身在异邦,远离故土,备受虐待,然而中原大地的人们却仍然忠心耿耿,同仇敌忾。这里也含有宋徽宗希望自己在垂暮之年,能够有望在中原众人的努力和争取下,重回故国,以改变自己屈辱不堪的险恶处境,金人感觉宋徽宗有将自己复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大儿子赵桓的身上,故而将赵桓放至枯井的底部,让他每日坐井观天,赵桓如今的下场不正应验了古语的报应一说吗?”

        三人不知不觉地来到了高宗皇帝办公的崇政殿,见二人住脚,太监灵宝随即笑了笑道:“皇上人在御书房,二位大人可自己走过去,我灵宝也就不再陪你们。”

        汪、黄二人点了点头。

        “皇上怎么满脸的忧愁相,莫非是为了迁都之事?”汪伯彦故意转移话题。

        见汪伯彦和黄潜善来了,高宗连忙热情相迎。

        “二位爱卿啊!帮朕赶紧想一想法子,须要怎样做,才能救他张邦昌?”

        黄潜善为难道:“这个嘛,下官不内行,要说计策嘛,汪大哥的脑袋里是一定装有好办法。”

        汪伯彦轻声笑道:“皇上,要救张邦昌也不是没有好办法,可关键还在皇帝的身上,就怕您皇上是个妻管炎,心怵吴贵妃、潘贤妃等后宫女人的一哭二闹三上吊,到时候,皇上的心一软,我汪伯彦可就惨了……”

        “放心好了,她吴芍芬和潘如玉还不敢在朕的面前怎么样,因为建炎朝的皇后,依然还是那个被金人赶去了五国城的嘉国夫人——邢秉懿,若是吴、潘做得过分,朕是不会考虑让她们晋升皇后的。”

        汪伯彦为人处事极为谨慎,做每一件事,他都会考虑后果如何,影响怎样,他深知,张美艳不是一般的女人,倘若得势、受宠,就必然引起后宫女人的憎恨、嫉妒,到时候,张美艳也就自然成为千夫所指的众矢之的,自己是提议让张美艳进宫的朝廷大臣,而高宗为了皇室后宫的安宁,他就极有可能会让自己的心腹大臣汪伯彦出来当她张美艳的替死鬼……

        “汪爱卿都想些什么呢,快说话的呀!怎样才能让张美艳成为朕的女人?”

        汪伯彦轻声叹语:“其实皇上也有皇上的难处,您既要得到美女张美艳,又不能被大臣们说您是霸占了自己恩人的小妾,要做到两全齐美,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人赶紧去趟湖南的潭州,让张邦昌知晓,要想活命,就必须成为皇亲国戚,否则,皇上便没有理由为你张邦昌开脱罪责,除非是皇上不要贬谪主战的李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