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意气用事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1章 意气用事 (1 / 4)
        且说,灵宝在京都戏法协会会员的孩子们的力助下,成功将大宋皇朝的传国玉玺,送至建炎新朝皇帝赵构的手里。

        有了传国玉玺,高宗随即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黄潜善为尚书左仆射兼御营使(左相),提升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封张邦昌为太保。

        封张邦昌为太保一事要极为保密,只有高宗、汪伯彦、黄潜善三人小组知道此事。

        起初的高宗皇帝坚决不同意,他对汪伯彦和黄潜善说道:“既然已经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我们就不应该对他有任何的掩饰和隐瞒,万一给李纲知道了,必然认定我们对他不予信任,有所防范,如是这般,便会影响建炎新朝日后的武装组织与军队的扩大和发展,我们现在还不能没有李纲,要是处处排挤他,其作用也只能适得其反……”

        “皇上,您可不能意气用事的啊!他李纲和我们压根就不是一路人,告诉他李纲,说傀儡皇帝张邦昌已是建炎新朝的从一品文官——太保,那么,张邦昌的性命就会难以保障,再说,汴梁城还在金人的手里,若此般消息传到了完颜珠花那个毒女的耳朵里,皇上可想一想,张邦昌和元祐皇后孟氏还有机会从金人的手中夺回我们大宋朝的汴京都吗?俗语说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皇上还真以为李纲被贬谪了几次,他就会吸取教训,会和皇上您穿上同一条裤子,若有这般的想法,那就完全错了,李纲一心抗战,他就是想带领王军直捣黄龙救出徽、钦,让钦宗赵桓重新为帝,根本没有考虑皇上和潜善兄弟的日后应当被钦宗赵桓如何处置,我汪伯彦可大胆预测,徽、钦宗二宗的回国之际,便是潜善兄弟的断头之时,而皇上也只能成为他赵桓的阶下囚,甚至是父兄反目、兄弟相弑,历朝历代不乏这般例子,到时候,您皇上可就没有丝毫的翻盘机会……”

        “汪爱卿此话都给朕讲过了多少遍了,放心吧,他李纲是不会轻易将张邦昌的事情传出去的,这事关朝廷和军队的安稳,孰轻孰重他心里清楚。”

        汪伯彦哀叹道:“黄潜善乃建炎新朝的左相,又是李纲的师兄,要不皇上可问问黄左相,看他对此又如何回应?”

        高宗果然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左相黄潜善。

        黄潜善深知师弟李纲的脾气倔强,因此,他急忙向着高宗皇帝模棱两可地点了点头。

        “黄爱卿不要似是而非,大可直言不讳,你点头究竟啥意思,是同意朕的意见,还是赞许他赛诸葛的建议?”

        汪伯彦连忙说道:“黄大人点头的意思都很清楚了,也就是不能把张邦昌拟为新朝太保的消息,告诉给力持抗战的右相李纲。否则,张邦昌那‘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真实面目就一定会被毒女完颜珠花识破、揭穿,由此而带来的后果不可想象,元祐皇后孟氏以及皇上的表哥灵宝等人也都会跟着傀儡张邦昌一起,被金人押上断头台。”

        高宗听了汪伯彦的此番话语后,确实吓了一大跳,母亲在北上金国前夕,曾写信要求构儿保护好自己的表哥灵宝,万一灵宝出事,自己又如何对得起在金国受苦受难的母亲啊!想此,高宗又看了看左相黄潜善,而黄潜善依然是有可无可地点了点头,高宗见此,极为纳闷,正当他要向黄潜善发火之际,黄潜善却又慌忙出声,大声言语:“汪大人说的在理,绝对不能把张邦昌在建炎新朝任职的事情透露给下官的师弟李纲右相,否则张邦昌必死无疑,张邦昌一死,金人必然扶持新的大楚皇帝,那么,汴梁城也就很难拿回来了……”

        “既然二位大人都这般说了,那此事便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汪伯彦、黄潜善一听,连连点头,应诺不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