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以汉治汉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2章 以汉治汉 (2 / 4)
        李纲听此,愉悦道:“龚元帅的分析很有道理,我李纲完全相信,要不了多久,河北的康王赵构和黄潜善大人就会派人前往邵武军城,到时候,我们再看看康王和我李纲师兄的意见究竟如何?”

        李子森无比气愤地怒声骂道:“大人咋就不长记性呢?您是怎么贬至千里之外的重庆奉节?不全都是大人的师兄黄潜善他一手造成的吗?现在还想着与河北方面合作,共同抗击金寇的侵略,难道您李纲大人还嫌自己没给他们害个够?”

        众人皆赞同副帅李子森的意见。

        李纲哀叹道:“大家有可能不了解,主和派和宋皇室的王公贵戚,他们是一心想要对付我李纲及其主战的众官员,这些人合在一起奏疏钦宗,要让宋国各地的王爷们全都集中京城汴梁,没有扳倒主战的官员,誓不罢休,他们的目的是已然达到,可钦宗又听了王道仙跟邱正和这两个道人的轮番的劝诱和蛊惑,不让王爷们回到自己的就藩之地,如此一来,太上皇的二十七子中除了三皇子郓王赵楷不知所处外,宋皇室中人,也就只剩下九皇子康王赵构还留驻河北。”

        朱道明建议:“不知所处并不能说明赵楷已经离开了人间,只要我们派人四处寻找,还是有希望找到三皇子的。”

        李纲并没有急着回应朱副元帅的这项建议,而是看了一眼铁军元帅龚宏宇,龚宏宇会意,便向众人分析说道:“三皇子赵楷早已没有了抗金救国的雄心壮志,即便是没死,我们找到了他,也不一定会答应带领大家雪靖康之耻,而康王赵构领导的河北兵马虽然有不堵截金军逃走的错误过去,但在目前宋皇室只有康王赵构的无奈条件下,他康王领导的河北,就成为我们铁军需要投靠的唯一抉择。”

        “既然龚元帅都这么说了,我们作为他的属下就理应遵从照办,但我李子森有言在先,若是让我们铁军逮住了那个恶道邱正和,众人可不许劝阻,我李子森一定要他人头落地。”

        李纲肃然言语:“眼下并不急着讨论怎样处理邱正和投敌卖国的这类问题,而是要继续加强邵武铁军的队伍建设,地下的通道还不够发达,最好是能伸向外省,四通八达,仗肯定有的打,只是还没到我们铁军出兵的时候。”

        果然如李纲所料,康王的河北成为了一些勤**马和民兵组织投靠的地方,但效果却很不理想,来到河北的兵马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因为大家怀疑康王的抗金斗志和决心。这时,黄潜善向康王建议,要让主战的李纲来投靠河北,起初,汪伯彦坚决反对,但为了尽快建立新的朝廷,让康王赵构好顺利登基,没有一定数量的兵马,建立新的朝廷就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于是,他决定暂时搁置与李纲之前的恩恩怨怨,同意让黄潜善南下福建邵武,去迎接主战的李纲大人。

        黄潜善回到军城邵武后,只是和师弟李纲到了故县叔公黄履的墓前叩拜了一番,便要让师弟李纲火速北上,以协助康王建立新的大宋朝廷。

        可李纲却问道:“师兄不觉得有一个死去的故人,我们师兄弟特对不起他吗?”

        黄潜善一下意识到师弟李纲所说的人是谁,对此,他连连疚愧忏悔,因为是自己对不起救命的恩人龚自生。

        于是,李纲和黄潜善以及铁军元帅龚宏宇、管家龚力民等人都一起走进了洋塘的小山松树岭,大家祭祀了一番龚自生元帅后,李纲、黄潜善便与众人依依告别,二人随即骑着快马向着河北的方向疾速离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