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请叫我,李老师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请叫我,李老师 (1 / 2)
        假装男朋友的业务在得到系统的第三个月过后,也被李磊放弃了,放弃原因很简单,基础任务的奖励又又加倍了,洗一双袜子合格奖励5000,优秀奖励1万,做基础任务,李磊一个月的基础待结算金额都快突破500万了,如果用假装男友任务来结算,效率太低。

        李磊不得不将结算任务像心理咨询和企业发展规范方面的任务转化,系统的专项技能不仅提升了李磊对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同时也给了李磊,配套的执业资格,以及相应的身份,某知名大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李磊也找了个租了间写字楼开了一个心理诊所,李磊需要业务量,心理初步咨询,都是免费的,后期长期服务才收费,本来李磊想全都免费,主要去做系统结算任务,但是真的全免费,反而会让客户产生怀疑,所以李磊最终还是选择了收费,只是比同行略低。

        大多数成年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些并不会对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这方面的业务量,并不是太大,虽然李磊专业扎实,但是毕竟缺乏行业名气,做成年人业务,大多人不会信任,李磊的心理工作室,开章的第一个月基本上没有什么业务,结算任务也少的可怜。

        不过李磊也不心慌,咸鱼了这么久,卡上还有几十万的存款,可以慢慢耗,实在不行还可以继续去假装男朋友,也可以一个月混个几十万。李磊第二个月调整了思路,觉得大人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不太在意,反而对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比较关心。

        李磊也决定从这个切入点,进行探索。

        首先公司名字,改成了青少年志趣拓展工作室,防止家长带孩子过来,就有种带孩子来看心理病的一种心理压力,同时也减少孩子内心的抵触情绪。

        第二就是软件上的功夫,李磊也在各大媒体上注册自己的营销账号,以心理学专家的身份,发表了些引导性文章。

        《小孩不听话,是不是心理上的问题》

        《小孩成绩差,是因为学习不努力,还是心理上的问题》

        《小孩喜欢打游戏,是不是心理上的问题》

        .........

        诸如此类的文章和视频,与此同时,还注册了各种小号,混入蓉城的小升初,初升高家长群,混个脸熟,时不时以第三方身份转发一些文章,也加了不少家长的联系方式沟通,自己的孩子有哪些问题,一系列操作下来,李磊的工作室,也开始慢慢的有人上门来,开始咨询。

        “李老师,我孩子的情况是这样的,他在上初中,天天回家,就在家里拿着手机打游戏,周末想带他出去玩,活动一下,都不去,就在家打游戏,你说他这个是心理问题,还是有游戏瘾了啊?”一个中年大妈,对李磊无奈的说道。

        “张姐,您家小孩玩的游戏是单机游戏,还是和同学一起玩的网络游戏呢,现在的孩子的社交模式和您们那个年代不一样,很多小孩玩游戏也是他们的社交模式。”

        张姐,想了想:“具体玩什么游戏,我还真不知道,要不这周末,我带孩子过来,和老师这边交流一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