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你对中国一无所知 (4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你对中国一无所知 (4 / 4)
        甚至李歌还觉得,艰难点好啊,艰难就说明门槛高,就说明分蛋糕的人少,就说明自己可以建立行业规则,什么是资本寡头,什么是金融巨鳄,不就是干这种垄断的事情的嘛。

        当然了,在中国,最大的垄断是官方,民间企业可以赚钱,但永远别想与官方并肩。

        但李歌在乎吗?您尽管吃肉,给我留口汤喝就行。

        做个实际类比吧,李在镕19年的资产是69亿美元,很多对吧,折合成人民币,往大了说,500亿而已。

        一栋60层的大楼基础造价在40亿左右,所以李在镕的个人资产大概勉强能顶北上广深的半条街。

        当然了,这说的是个人资产,跟公司资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说一下李歌的个人资产吧,北京CY区的万达广场始建于2005年,而在这个时空,这里同样有一家超大型综合类商圈,始建更早,早到1995年,名字叫星轨广场。

        这一家商圈的所有权不是任何公司或集团,而是属于个人,别的集团只有经营权和使用权,这是李歌在中国钉下的第一颗钉子,也是给自己保留的第一个安身立命之本。

        这还是十多年前李歌在十几岁的年纪以外国人的身份操作不便的情况下艰难建立起来的布局,更别说之后一路有惊无险猥琐发育了十多年后的现在。李歌想的从来都不是当商业的皇帝,钱那种东西,到了一定的层次之后就不再是需求,而是会转化成计量单位,对于他来说,钱够花就行,能让他多在几个漂亮的城市买几套房,能让他多买几辆合适的跑车,能让他三代人衣食无忧,能让他有资本守住几个女人就行。

        至于更多的,李歌想的是一句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以李歌在基建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脚步,哪怕赚的利润,薄的可怜。所以比隐性资产,李在镕真不是个对手。

        其实实业是利润最薄,投入最大,见效最慢,却最稳定,最长久,也最方便转移资产的行业。

        所以李银赫账上的资产远不如李在镕,可是若是算上这二十年布局各地还尚未发力的不动产,可能把三星加起来都不如他,他才是水底隐藏最深的那个王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m.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