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土疙瘩’真实身份 (1 / 4)
秦霄说‘土疙瘩’上的那块玻璃器特征比较鲜明。
然而人们就是把眼睛看瞎,那也只不过是大‘土疙瘩’上的一个‘小疙瘩’,毫无一丝一毫玻璃器的样子。
不过秦霄这么说,观众们也只好信了。
因为他们了然,他们这些凡夫俗子的眼力,与秦霄相比,差距有点大,好比太阳系和仙女座阿尔法-伽玛-贝塔-嘚吧嘚-略略略星的距离。
什么?没听过这个星球?没事,那不重要。
秦霄大致为人们讲述了一遍东国的玻璃器发展史。
汉代玻璃器继承了战国玻璃器的传统,数量和品种都有所增加,并开始制造玻璃容器。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东国玻璃制造和西方玻璃进口到东国的一个重要时期。
根据考古资料,最迟在北魏时期,东国已掌握玻璃吹制技术。玻璃成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汉代常见的铅钡玻璃不再出现,代之而起的是不含钡的高铅玻璃和钾玻璃。这时期的玻璃器比较常见的是玻璃珠、环等小型装饰品。
唐代玻璃器继承了隋代的传统,有高铅玻璃和钾玻璃两种类型。
说到此,秦霄停了下来。
他介绍玻璃器,只说到唐宋,后面的宋元明清玻璃器发展史,不再赘述。
因为说到这里,已经足够了。
秦霄指着被他称之为‘玻璃器’的‘小疙瘩’,说道:“第一,这是吹制的钾玻璃。第二,其制造水准,高于魏晋,低于唐代。”
“魏晋南北朝虽然不是单一大一统王朝,但毕竟年头长,算是一段历史时期。唐朝就更不用说了,唐朝是我国古代王朝的巅峰,唐朝的玻璃工艺,更是咱们后世的重点研究项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