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灰雾异变 (1 / 2)
“看来已经受到幻境的冲击陷入半昏迷状态了,就是不知道会有多快醒过来。”
陈海平看到姜伯麟这个样子,背对着画缓缓的走回自己的椅子,坐了下来,静静等待着。
而姜伯麟在受到冲击的一瞬,看到整幅画是运动的,是有生命的,和课本中传统的静止的画大不相同,画变活了,这是充满运动和变化的颇为邪异星空。
整个画面被一股汹涌、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旋转、躁动、卷曲的星云使夜空变得异常活跃,大星、小星回旋于夜空,细看下去是人的一个个眼珠,围绕着竖立着的瞳孔扭曲旋转着,金黄的满月亦是如此,它形成巨大的漩涡,星云的短线条纠结、盘旋,仿佛让人们看见时光的流逝。
高耸而扭曲的通往星月的黑色高塔,是漆黑的触手组成,尖端舞动着,想要触及邪异的群星,波涛翻滚的远山,裹挟着着人类的尸骸涌动,暗绿褐色的柏树像巨大的火焰,如同邪恶祭祀的火刑架,上面炙烤着一具具焦黑的尸体,一阵阵哀嚎从已经烧成碳状的尸体的喉咙中发出,错落的村庄灯火明明空无一人,但却有亮光。
“这恐怕才是真正的《星月夜》吧,我们所看到的估计都是经过污染处理的副本或者复印本,这种原画如果放出去展出估计足以让普通人受到精神污染。”
“不过通过了这个测试应该就算完成了吧。”
突然姜伯麟心中想到并且回想起一些有关于这幅画和它作者的种种怪事。
“这幅《星月夜》的作者是荷国的艺术家梵高,属于后印象派作品,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国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
“画风巨变是一件怪事,按理讲一直画写实画的人怎么可能看过和结识一些印象派的人后,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变成印象派。”
念及至此,姜伯麟作出了基于他现在的认识的一个十分大胆和惊悚的推测。
“难道。。。这副画就是写实作品!!!梵高从未改变过自己的画风,只是他的画画的不是现实,而是用画作来记录某次发生在他身边的诡变事件。”
“由于原本太过惊悚和诡异并且能引起污染,那时候的当局把原本藏匿了起来,现在想起来刚刚我想的或许是错的,我们在课本上看到的不是梵高本人的作品的复印本或者副本,而是伪作,是为了掩盖真实作品而制造出来的。”
“照着这个逻辑推测,那些所谓的印象派作家,都是写实派,但是写的不是日常的真实,而是诡变的真实,也就证明他们的画作现在能被人看到的,都是伪作,原本都被分散在各个国家所建立的基金会保管着,拿来当做测试用品。”
姜伯麟大脑此时正疯狂推算着事情的本末。
“梵高具有精神疾病,这估计和他所目击的事件有关系,造成了精神上的冲击,而那时候应当没有完整的如基金会的这种系统,所以被人当成精神病患者,这幅画是1889年5月8日,梵·高精神第二次崩溃之后,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自愿接受精神病治疗。那时,医生允许他白天外出写生,他住院一个月后,画了这幅画,画中的村庄就是圣雷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