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通灵养气 (1 / 2)
老人朝门外看了一眼,眉头微皱接着又舒展开来。一手依在背后,一手放在身前。本是一副仙风道骨之像,可惜身前编杂的麻布布条和冗杂多余的衣袖让他不得不伸手去搂着。这样非但没了仙家飘逸的洒脱,就连老者的慈祥朴素也荡然无存,尤有一丝滑稽。
老人慢慢渡着步子走到前方,笑吟吟的向台下孩子一一看去。子陌也随着老人视线绕着看了一周。他发现这十三个各殿弟子中有四个弟子有灵气感应应是和自己一样,通灵境无疑了。其余孩子大多年纪比自己这些已经修行的弟子小一些。看来今天这一批弟子大多是新进弟子。
老人挨个看过孩子后突然神色一肃。下边时刻留意的各殿弟子也身体一正抬起头来,看向这个将要讲解的老前辈。
老人微一咳嗽,清了清嗓子道:“汝等多是新进弟子,都是刚刚踏入修行或者刚刚接触修行将要修行的弟子。修道初始根基尤为重要。欲成大树,扎根不可不深不可不坚韧。然修行何为基?”
老人一顿看向台下众弟子,见众孩子眼目清明炽烈,就接着道:“想必尔等都知道我人族修行法门第一个修行境界叫作通灵。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我们身体感受天地灵气,好多山泽野修没有传承底蕴,好多都是潦潦通灵,之后粗略的认为通灵境就是积累灵力,扩张灵海。以求早早进入藏海境。”
台下众弟子屏气凝神,认真听讲不敢有丝毫流神。那四个通灵弟子脸色微有变化。子陌也是心中一紧,同时疑问何为灵海?
老人神色叹息,似是有点悲痛道:“人乃万物灵长,此话虽有偏颇但也不差。人之形体乃自然造化之精粹,为道胎,先天近道,善与道合。凡精、怪、妖、魅之流皆先化人形,都皆为此理。可以说人形道胎,有不可思议之奥妙。通灵之始,心与身合,勾通天地。然天地灵气性质各异。如若明心见性,问心通灵,那么所勾通的天地之力往往较为契合自身。反之草草了事者,勾通的天地伟力大多不可以测。通灵之境也许就决定了你将要走的道,事关道境不可不慎啊。”
老人似想到了什么,神情格外严肃。甚至对于某些字眼流露出浓浓敬畏。
老人深陷自己所思所想境界中,一步步向失去知觉。终于在险险要撞到南面墙壁时清醒过来,神情平静后再一次走了回来,接着说道:“勾通天地伟力之后,就意味着修士进入了通灵境。迈入了灵之一类,有别于凡。然则通灵境什么最重要?”老人一顿也适应众弟子不回答问题的情境,接着说道:“养气为重中之重。”
台下各殿弟子都听得异常认真,只有子陌听到'养气'二字之心中一紧,身子一震。他微微侧头见其他人神色丝毫不变,也压下疑问,重新倾听。
老人一步跨过崖顶平台上的蒲团,双脚踏在崖边。回头笑着对着孩子们道:“来来来,到这儿来。”
众弟子都是在先前的严肃压抑之中,听到老人的话后一时都反应不过来,愣在一边。当老人再次叫唤时他们才惊醒过来都走了上前去,最后在老人的指引下在崖边站了一排。崖外脚边就是氤氲的茫茫白气,一个个都很是惊异,若不看身后皆都似站在白云浩荡间。
此时老人一直都保持着微笑,看看一排孩子道:“今天就让尔等看看什么是养气之妙,什么气蕴如海似渊。”“来所有人都跟着我缓缓吸气。”
说完就微伸脖子张开口开始对着崖外白气吸去,众弟子也跟着仰头张口。只见崖外白气顺着吸气的牵引如汇聚风云,一股股的流入老人空中消失不见。众弟子门嘴角边也都有或大或小的白气一股没入口中。只是很明显他们口间的气股明显细小的多。子陌也在其间,跟着老人合众弟子吸气,只是有种说不出来的熟悉感。
起先孩子们还感觉挺新鲜有趣,看着没入口中的白气很是兴奋。可时间一长就发现问题了,比如那个胖乎乎的阳天殿弟子,此时脸憋的通红,使劲的往嘴里细,可是越来越感觉吃力,好多弟子也似乎发现了什么,见好多人还再吸气,他别是老前辈所吸白气,气股不但没有变细反而越加粗大了。自己却越来越吃力了,就主动放缓吸气力度,让流入嘴里的气股更加细小。可是随着时间流逝一种窒息感身上脑海,终于弟子身体颤抖,“呼”的一声,伴着一股白气呼出了气,身子瘫倒在崖边,胸膛一鼓一鼓的换着粗气。这有人先换气就像一个信号,接着接二连三有人呼出那口憋在胸腔的气息。
当然也有些孩子,看着老前辈嘴边巨大的气柱,看着还在坚持的弟子,那种少年的争胜之心激昂,甚至那几个已经步入修行的弟子已经应用体内灵气积压抑制继续坚持着。
然在时间的累积下,量变引起质变。一个个弟子都呼出一口白气,停了下来。也不顾忌什么躺在一边,一边换着气息一边看着崇敬的老前辈和不忿的看向那些还在坚持的弟子。
有人牢骚道:“哼!要不是我刚开始吸得太猛了我还能坚持。”
有弟子不甘心想重新开始吸气,只是奇怪的是不管他们怎样吸气,再也没有白气入口了。最后只能停了下来。有些意外的是那个胖胖的阳天殿弟子竟然坚持到此时,他身体抖动的厉害,最后终于停了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