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西北狼烟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西北狼烟 (2 / 3)
        听到杨廷和的话,李东阳眼前一亮对兵部尚书马文升说道:“有如此利器,兵部有何安排”?

        太子朱厚燳抢先回答道:“二弟说这件事为了保密先用皇家内库开支,今天在朝廷提起主要是朝廷给在大同府建大将军府的名义”。首辅刘健说道:“既然太子要在大同府玩,那就去吧反正没有用国库的钱,给当地知府下个文便宜行事”

        杨廷和说:“明年小儿就要进京,问他就清楚了”。

        回到乾清宫朱佑樘一家子聚在一起商议今天朱厚燳在大同建大将军府的事。

        朱佑樘虽然贵为皇帝,人丁并不兴旺。只有张皇后、太子朱厚燳、太康公主朱秀荣、二皇子蔚王朱厚炜。\t\t\t\t\>
朱厚燳在两岁的时候就立为太子,现已经十二岁了可以上朝议事了。

        朱厚燳生性贪玩,本来今天都不会来的。是他老师杨廷和押上朝的。

        谁有这样的胆子敢把太子押上朝,杨廷和就有,在正德皇帝驾崩后总揽朝政代理三十七天皇帝。他儿子杨慎更牛,不认识没关系只有知道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行了。一个是詹事府执事太子老师,一个是二皇子参谋。

        杨廷和,四川新都人,生于官宦之家,如果你翻开他的履历表,就会发现杨廷和先生保持着一项惊人的纪录——考试纪录。

        杨廷和小时候实在太过聪明,八岁就通读四书五经,吟诗作对,搞得人尽皆知,当地的教育局长认为让他去当童生、读县学实在是多此一举,浪费国家纸张资源,于是大笔一挥直接让他去考举人。

        中国考试史上的一个奇迹就此诞生。成化七年(1471),杨廷和第一次参加四川省乡试,就中了举人,这年他十二岁。要是范进先生知道了这件事情,只怕是要去撞墙而死。

        第二年,十三岁的杨廷和牵着他爹的手,到北京参加了会试。到了正德二年(1507),刘健和谢迁被赶走后,他正式进入了内阁,帮整天玩得不见人影的皇帝代写文书,当时的圣旨大都出自于他的手笔。

        弘治二年(1489年),杨廷和升任翰林修撰,参与编修《宪宗实录》和《会典》。在修书过程中,杨廷和每次对内容有所草拟,副总裁官丘濬竟不能更改一字,丘濬因此称赞他有良史之才。弘治四年(1491年)八月,《宪宗实录》成书,杨廷和因参与编修,升为翰林侍读。次年任经筵讲官。弘治八年(1495年),改任左春坊左中允,侍奉皇太子朱厚燳(即后来的明武宗)讲解、读书。

        弘治十一年(1498年),杨廷和奉命主持顺天乡试。次年,丁祖母忧,驰驿归乡服丧。弘治十四年(1501年),服丧期毕,被起复原职。

        弘治十五年(1502年),《大明会典》修成,杨廷和被破格提升为左春坊大学士,充任日讲官。弘治十八年(1505年),又奉命主持会试。

        皇宫后花园,朱佑樘一家(除在成都的朱厚炜)正在讨论建大将军府的事。

        人丁不旺张皇后和朱秀荣都在,在一旁待候的只有大太监蒋琮和几个宫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