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科学院和道学院 (2 / 3)
看到水桶里啾啾冒出的陆气,摇线圈的学生一肚子惊讶,讪讪说道:“老师,你这是变法术啊?”跟着进来的布政使、学政张大嘴巴也是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学政刚想去闻就被朱厚炜一把抓住说这玩意有毒。
朱厚炜笑了笑,让学生持续转动磁场中的线圈,直到那刺鼻的味道不再冒出为止。没有陆气分解出,意味着氯化钠已经全部变成氢氧化钠了,电解设备开始电解出氧气出来了。
宋应星要检验一下生产出来的溶液是不是氢氧化钠,就把那一桶电解生成的溶液和油脂一起加热,果然看到一层肥皂浮在了水面上。朱厚炜的试验性发电机,圆满成功。
再到方以智实验的地方,方以智正带着学生做光学实验。\t
方以智认为,光的产生是由于气受到激发的缘故。由于气弥漫分布于所有空间,彼此间无任何空隙,被激发的气必然要与周围静止的气发生相互作用,“摩荡嘘吸”,将激发传递出去,这就形成了光的传播。由此,方以智所描述的是一种朴素的光波动学说。为了与近代光的电磁波动说相区别,可以称之为气光波动说。
从气光波动说的角度出发,方以智进一步提出了光不走直线的主张,他把它叫做光肥影瘦,认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总要向几何光学的阴影范围内侵入,使有光区扩大,阴影区缩小。他并且指出,由于光肥影瘦现象的存在,使得基于光线直进性质进行的测量得到的结果都不准确。\t\t\t\t\t\t\t\t\t\t\>
他说:“物为形碍,其影易尽,声与光常溢于物之数,声不可见矣,光可见,测而测不准矣。”(《物理小识》卷一)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他还做了小孔成像实验,并且努力用自己的理论去解释常见光学现象。所有这些,在物理学发展史上,都是很新鲜的。
另外,他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对于声音的发生、传播、反射、隔音效应,对于色散,对于炼焦、比重、磁效应等诸多问题的记述,都是领先于同时代人的。
方以智说:“二皇子殿下,上次你说的照相机,我发现了利用光学原理的照相。针孔照相是通过针孔使物体的像映照在墙壁上的做法。用这种方法把风景正确地映照在墙上。但是,这种针孔照相本身并不能记录,只是投影而已。”
朱厚炜回答说:“是的,它只是投影不能保存图像。我已经让科学院研究显影和定影的方法,相信很快就有结果。下一步你们要做电信号的传送和应用。”道门其实更像是个百家学说汇聚之地,门中什么样的人才都有,比如孙思邈这种学医的,李淳风那种玩数学的,袁天罡这种搞相面的等等,另外因为道家盛行炼丹,火药就是那帮不怕死的练丹士第一个发明的,而且在炼丹过程中,道士们积累了大量的化学与物理知识,更搞出许多稀奇古怪,甚至连朱厚炜这个后世人也无法理解的东西。\t\t\t\t\t\t\t\t\t\t\t\t\>
在大邑蔚王府时李时珍在遇到树胶耐磨性问题时,就想到了道门中的同行,想让他们想想办法。
朱厚炜听到李时珍的想法后,也十分的赞赏,不过在听到树胶的耐磨性问题时,脑子中忽然闪过一道灵光,他记得在后世的化学课本上学过,在生产橡胶时,好像就是为了增加橡胶的耐磨性,所以必须在橡胶中添加一种东西,只不过很可惜的是,无论朱厚炜怎么想,却也想不起来那种添加剂是什么了?
这下可把朱厚炜给急坏了,虽然那种添加剂是在橡胶中添加的,如果加在无花果树的树胶里不知道会不会有效果?不过那总归是个机会,毕竟橡胶说白了也是一种树胶,因此那种添加剂很可能也会对其它树胶起作用。
不过所有人都有个毛病,那就是越急越想不起来。朱厚炜都快把脑袋想破了,最后却还是没一点头绪,当下心大恨,当初自己为什么就不好好学习,现在终于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滋味了?
看到朱厚炜急的满头大汗的样子,李时珍几次想要开口询问,不过却都被朱厚炜制止了最后看到他终于沮丧的低下头时,李时珍这才开口说道:“殿下,贫道刚一回成都,就听说殿下正在筹备科学院的事,而且在城中时,我还遇到了宋应星,听他说殿下还要成立一个大明医学院,专门用于医学的推广,如此惠泽万民之举,实在是让贫道佩服,只是贫道由此也有一个想法,恳请殿下也能帮助一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