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攻克沙河堡 (2 / 3)
在炮兵阵地的后面有一个高高升起的气球。在气球的指挥下,虎式火炮开始了非目视,间接瞄准的炮击。
间接炮击弹着点的计算有三个要素,这就是:装药量、左右角度瞄准和炮口仰角大小。在炮兵阵地上的所有火炮都要动作一致才能把炮弹打到同一个地方。
装药量控制射程的远近,一般同一次的炮击不会改变,除非需要更换不同距离的目标,各炮装药相同射程就相同。
炮口的仰角是靠射击之前用重锤调整炮架水平做到的,阵地上所有的大炮都各自调整水平以后,仰角就一致了。
但是左右角度,就是方位角的瞄准就有学问了,间接炮击看不到目标如何瞄准,使所有火炮指向同一个方位呢?
办法是:在炮兵阵地的前方竖起一个靶子,作为标准的第一门炮瞄准这个靶子作为方位的原点,就是方位角等于零。操炮手要大声的报出自己的方位,其他炮位根据自己相对第一门炮的位置计算出修正角度值,确定自己的方位原点,也要大声的报出自己的方位,这就是炮击之前炮兵阵地上喊声一片的缘由。有了方位原点,当指挥官报出方位角之后,各个炮位调整方位角,所有的炮口就指向了同一个方向了。
所以,当炮兵不能是文盲,除了识字之外,方位角的计算是基本功,必须又快又准。当然了,炮兵们也都有一套专用的工具和算法,还有辅助表格,以加快计算速度。作为指挥者还要计算观测侦察兵的角度到炮兵阵地角度的换算,因为通常观测员是看不到炮兵阵地上的标准靶子的,他的方位是另外一套标准。现代的炮兵绝大部分是间接瞄准射击,都是要计算的。\t\t\t\>
炮兵阵地各门大炮的摆放位置、间距都是很讲究的,其原因就是为了方便计算,各种炮位的演练也是进行多次,所以实战时能够很快的进入炮击状态。
突击部队的观测气球位于炮兵阵地的后方,与火炮使用的是同一个方位角,这就减少了一次计算。
以上是进入计算机时代之前的炮兵技术,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高度发展之后,一切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指挥仪代劳了,已经不需要这种繁琐的操作计算,操作的炮兵也可以“傻”一点。炮兵阵地也就变化了,不必把所有的大炮集中在一个阵地上,同样可以统一指挥炮击。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同一个炮击任务的炮兵群必须集中在一个阵地上,否则无法协同。
随着第一发炮弹打进沙河堡城,对沙河堡的攻击就拉开了序幕。
“轰!”一团火光中炮弹爆炸了,弹着点是一片空旷地带。
沙河堡城不大,人更少,稀稀落落的没有多少房屋,绝大部分是荒凉的山野。主要比较平整的地方修建了房屋,因为是军事堡垒,所以大部分地方只能荒芜。
看似漫无目标的炮击,实际上是有目标的,观察员瞄准的就是城中一座最大的宅院,那里显然应该是鞑靼头领的所在位置,擒贼先擒王,第一炮击目标就是鞑靼军的指挥机构。间接射击是需要试射修正的,一般需要两三发炮弹的试射,所以只有第一炮位的一门炮开炮试射。
“轰!”经过修正后又是一发,第一发打远了,第二发偏左,但是击中了一处民宅的院落。院子里的一棵大树被拦腰折断,院墙轰然倒塌,房屋也被掀掉了一角。
“轰!”又是一发,这一次准确击中了目标的院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