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分房政策 (2 / 3)
不过最终郭书喻还是选择坚持。
不按照老宅的面积而是按照人口,一人可分40平米,不过新村社区的户型只有80平和160平两种,所三口之家可以分得80平,多出三口的可以分复式,如果你家就是三口但也想住复式也没有关系,可以和父母住一起或者生二胎嘛!这样就满足条件了。
新村社区的房屋不允许出售,只能自家居住,这一点倒是和现在农村的宅基地政策一样,你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属权。
年纪大了,人没了,那么村委有权利收回房子,然后分给其他的年轻人。
楼层完全是抓阄决定,一切看运气,此外就是四口之家的复式问题,多一口人就能住复式,那岂不是大家都抢着住复式?
也不能这样想,首先复式都是顶楼,位置不太好,其次郭家庄的分房政策是结婚便可以分一套房,因为人均40平米,所以四口之家如果选择了复式,那么等今后孩子结婚的时候,肯定有一个孩子不能再分房,因为你们家的平方已经用尽。
社区一共是1500套商品房,但是只有800余户,剩下的那些商品房就是用来提供给即将结婚和将来结婚的年轻人的。
不同意这样的分配方式?不同意那郭家庄不欢迎你,你还是把你的户籍迁到镇上吧!
实际上一开始还真有不少人不愿意,毕竟他们的户籍在老家,儿女却没有,也就是说,那楼房他们就是住也根本住不了太长时间,等他们一死,那房子就收回去了,儿女一点好处捞不到。
可是心里不愿意归不愿意,真让他们放弃郭家庄的户籍他们还不乐意,尤其养老院的政策出来之后,他们更不愿意放弃了。
愿意赡养老人的,多半都已经把老人接到了城里,部分是老人自己不愿意过去,而不管哪一种,郭家庄的养老院政策无疑都很让他们满意。
不用儿女们操心,中午还管饭,如果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养老院就会把你接过去,起码到死不会遭罪,相比较而言,可比子女靠谱多了,主要是现在儿女们事情多、压力大,根本没有能力和时间照顾他们。
实际情况可能没有这么好?可是那何必呢?总要有一个理由吧!这养老院和门诊的政策也不是他们争取来的,而是郭书喻主动提出来的,如果不准备弄好,当时完全没必要说,而且现在村里年纪比较大,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的已经被送进了养老院,钱就是村委出的,甚至找的都是比较好的那种养老院,一个月就要一千多两千的那种。
12月份中旬,郭家庄完成了12月份的第二次庙会之后,周桐坐上了来郭家庄的火车,为此郭书喻提前一天就安排人把古镇区村委的妇女主任办公室给收拾了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