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周桐回来了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 周桐回来了 (3 / 4)
        “今年省里如何布局,郭义杰有没有出方案?”

        “出了,冬小麦比想象中可能要成熟的更早一些,大概下个月就能收割一批,正好也能早一点建造大棚,郭义杰和几名大掌柜明天前往各地准备筹办仿古街的事情。”

        “以前族人们对现代机械不太熟,不知道怎么配合,不过前段时间工匠们一直参与新村的建设,虽然同时兴建几十个仿古街人手不够,可很多东西都已经提前准备出来了,挖好地基之后,有两个族人工匠盯着,剩下的招募本地人组装就行,大概两个月就能完成一个老街。”

        听到郭书喻的话,周桐点点头:“北河的县区一共是151个,按照咱们之前的造价700万一个的话,11个亿应该能下来,剩下的9个亿在各个市区建造员工公寓?”

        除去莱州,省内还有9个地级市,按照最高预算1个地级市至少需要1个亿来建造员工公寓的话,那么刚刚好,不过这是最高预算,实际上除非每个地级市都需要购买现成的楼房,自己建造的话,大概六七千万就能下来,而这里面多半还是土地的价格。

        当然,如果地方偏僻,那么则不包括在内。

        也就是说,实际上20个亿不仅能布局全省的郭记老街,地级市全部打造完成员工宿舍,剩下的钱还可以打造10000亩左右的蔬菜大棚。

        随着郭家庄大棚蔬菜的火爆,而且今后注定种植会越来越多,因此罗永胜的那位同学干脆被郭家庄村委直接聘用为农业专家,一年固定30万的外聘费用。

        因为郭记蔬菜的火爆,之前的“简陋”大棚根本不合适了,因此罗永胜同学对大棚进行了更新换代,全部换成了半智能化,不过如此一来费用自然也就高了,平均下来一个大棚大概需要1万块的费用。

        费用高也是相对而言的,如果请一个施工队包工包料,材料费、人工费、技术费等等全部下来,一个大棚五六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郭书喻说完这些,周桐忍不住笑道:“那看起来咱们不仅利润大,就是各种的施工成本也比别人少了一半不止。”

        “怪不得我们不需要担心别人仿造,不说技术,光是这一个成本,大部分的资本就承受不住。”

        其他的不说,单单一个郭记老街,那用的都是自己的工匠,他们拿的还是一个月4000的工资,放到外面,光着一个工程,你没有几十万根本请不到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