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纺织品配额的问题 (3 / 4)
秦师立是省城第三纺织厂厂长,一直对配额十分关心。
这次试点的原因在于配额僵化管理,以往出口配额按照行政分配,属于无偿划拨。国企大企业配额多,小企业略少,然后按照各家出口业绩分配。
比如甘笛收购的原丝绸厂,当初也能够拿到一部分出口丝绸配额,国际丝绸市场波动太大,往往生产后价格腰斩,每一次市场巨幅波动,丝绸企业都要倒闭一大批,元气大伤。
后来因为丝绸国际市场的萎缩,丝绸厂拿不到配额只能贱卖。
现在国家重视丝绸行业,准备在96年成立国家茧丝绸协调小组,逐步建立丝绸储备制度。
“秦厂长有何高见?”
秦师立咧嘴笑道:“这次咱们攻守同盟,配额大概津门拿大头,我想知道省城的配额是直接分配到各家纺织厂吗?”
大框架领导们早就协调一致。
文广泽理解他的潜台词,这次试点的原因,领导们看到纺织品出口无偿划拨带来了负面影响,形成黑市配额交易市场。
许多无偿划拨的纺织厂的配额,根本不生产产品,直接在黑市交易,由其他企业完成,赚取利润,甚至于抽成要比合同协议款项还要高。
一方面地方政府鼓励出口退税,一方面还有赚取外汇的原因,民营纺织企业不断钻营,就想拿到这份出口临时配额证。
比如一大袜子成本1米元,卖到欧共体大约是2.1米元,这笔配额大约能赚11万米元,在黑市交易被炒到2.5米元一打。
这样也有企业愿意买。
当然这是民营企业的算法,国企生产则需要的成本支出更加臃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