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 长安 (3 / 1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士下山 长安 (3 / 11)
        “那也就只是弹劾一下首辅,说实话,若不是各为其主的话,我倒是很佩服张首辅,此人绝不是政治手腕可以踩下去的人。”陈宴饮了口酒,本就出身寒门的他对张正庸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似是欣赏至极。

        陈宴起于楚地,本是读书人,后来高中状元,但却是回到了楚地在楚南王的手下当了几年的经略使,后来向朝廷举荐贤才楚南王项广将陈宴举荐到了赵晤面前,赵晤对这位在自己父亲的年代高中状元的人自然有所耳闻,于是安排到了吏部做了左侍郎,虽然官职上从原来的从一品经略使降到了从二品的侍郎职位,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韬光养晦,吏部右侍郎孙澈已经到了知命的尽头,马上就进入了花甲之年,所以之后的吏部尚书已经点名道姓的给了陈宴,陈宴自然没有什么不满,且陈宴知道,无论自己的官职多大,在整个大宋朝廷,只有一道任何人都跨不过去的山头,就是首辅张正庸,陈宴不同于本就是在长安城为官的尚书郭忠节,心中自然没有对出身寒门的张正庸的歧视,所以对张正庸所达到的成就自然发自内心的佩服,但各为其主,陈宴也只是在其位谋其政罢了,而皇帝赵晤似乎对这种官员之间的相互斗争看的更为热闹。

        郭忠节的父亲可是随太祖赵禄一同打过天下的从龙之臣,所以自然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其亲友势力在长安城更是盘根交错,如一棵千年老树盘踞于京城,所以对后起之秀的张正庸自然不放在眼里,但张正庸的进步之快落在这帮人的眼中自然有些眼红,所以总是在皇帝的眼下搞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好在张正庸也在朝廷扶植起来了自己的势力,所以两派争斗,一直各有胜负。

        “你家那小子还不服管教?”陈宴轻声问道。

        郭忠节虽然是吏部尚书,但要说他老郭家最出名的还要是那个不可一世的二世祖郭宏超,郭宏超,自幼就是长安城有名的纨绔之一,十四岁时与人去怡红楼据说搞死了人家姑娘,而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精于房事却不像是那种年少就已经被榨干的少年人,反之在武道一途还有所精研,如今已经到了二十岁,不过近半年来却听不到这位纨绔子弟的半点风声,似乎是被他老子关了起来。

        郭忠节叹了口气,“让我送去北荒了,我想磨砺几年回来也能混个一官半职的,也不想让我老郭家断了香火。”

        陈宴笑了一声,“你那位公子可不像能断了你家香火的样子!”

        郭忠节眼睛一瞪,陈宴哈哈大笑,急忙赔了一杯酒。

        这庙堂虽不是江湖却似乎比江湖更多了些许烟火气,当官不易,守家更是不易,不似江湖人逍遥快活,了无牵挂。

        在另一处的店家,有一桌酒席,围着五个大汉,看样子像是江湖中人混迹到长安城,几个人此时都已经是酒劲上头,脸上透着酒气,为首的一个汉子扯着嗓子嚷嚷道:“要我说还是那剑十九可当得上此次讲法的翘楚,那武当的小道士一招半式都没出,就让你们吹捧着这样!”

        一个人打断他说道:“你那是没看到当时的状况,我当时就在大相国寺内,当时那剑十九一剑斩断那神秘人的一掌,可是有些吃力了,咱们江湖中人,自然是快意恩仇,可没有斩了一剑就不出第二剑的道理不是,那剑十九一剑结束怕是已经出不了第二剑了,而第二道掌印虽然被那小和尚的法相挡住了,但那道七一直就在小和尚的身后,表情都没有变过,这份定力,你们哪个见过?”

        此时店家过来为这几位大汉续上酒水,听到他们的讨论也来了兴致,也不顾此时自家买卖的热闹,反倒在这桌与这群大汉一同讨论了起来,“我听那来自衡山的张秀说,要说厉害还是那空慧寺的普通和尚厉害,前几天张秀跟几个人在我们这儿喝酒,说那小和尚的法相浑然一体,不入宗师根本破不开,张秀你们知道吧,那可是上去与小和尚过了一招的高手!”

        “嘁,老板你这就没见识了吧,”方才那个吹嘘自己在大相国寺内看了全过程的大汉嗤笑道,“那张秀上去了虽说递出了一招,但连那小和尚的皮都没碰到就被打飞了,他那点微末道行说不定都不如我们几个,就上去讨了个名声,花架子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