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 普通和尚 (1 / 1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士下山 普通和尚 (1 / 11)
        第四章普通和尚

        这一日,长安城来了个和尚。

        看上去不大,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小孩子的模样,但神态坦然,多有一丝得道高僧的气韵。

        眉心处一点白毫,正是佛祖三十二相中的白毫相,在一个小童身上,倒实为难得,有诗云:“灵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说的就是小和尚这般。

        小和尚佛号普通,普字辈,已是小辈,师父又起了个普通的名字,可名为普通,实不普通,小和尚据说是前世佛陀转世,修的是跨世的因果,所以在红尘中轮回,说的甚是玄妙,但具体真假却不得而知。

        小和尚来自佛门空慧寺,是自开国来就鼎立的佛门正宗,地处西域,说是西域,但实际却在中州,中州与西域之隔乃是一座天门山,而空慧寺就在天门山脚下三百里左右,实际地处中州边境,但已是人烟稀少,又由于佛教在中土传播虽有所绵延,但不成规模,在中土大陆,皇帝以及各州郡百姓多是信奉道家神仙,对这些每天劝人向善的大光头自然是没什么太大的好感,所以佛教遍布最广的还是西域,西域常年战乱,土匪流寇横行,正是佛教教义传播最为人接受的地方,所以空慧寺虽然地处中州,但每每谈起人们总将其归到西域范畴,并将之定为西域佛教统领的地位,但个中缘由,却又另有说头。

        自开国以来,空慧寺就力求佛教教义能在全国范围内开花结果,所以便与老皇帝约定每五年就派一位得道的高僧来长安城讲法,上一次来的是老方丈,当时正值先帝末年,赵晤年少,对那次的讲法也自然是十分深刻,于是赵晤继位后就派遣使者来到空慧寺,与老方丈游说,将讲法缩短到三年一次,到时候皇帝会在中土请来多位名气极盛的儒道两教中人,以便与之论道,自“贤景帝”赵晤在位的这十年间,一共举行了三次长安城讲法,第一次依旧是空慧寺老方丈来的,当时倒是讨了天下的大自在,道家天师府老天师,武当山老掌教王重阳,天机阁阁主洛洪宾,龙宫城老龙王,当时遍请了中土各地各教宗师十余位,与老方丈论道讲法足足七天有余,最后以老天师微末的优势胜出,于是相约三年后派弟子再来此论道讲法,这一转眼就过去了三年,这一次,轮到这个转世的普通和尚来长安城了,至于三年后的又一次讲法,则是引发了那场后世提及多是诧异的“鹡鸰之争”。

        但三年后的那一次讲法,所涉及的后世提及皆是闻名天下的人,这三年间倒是经历了很多不大不小的关键事情,而仿佛又是这次讲法做的引子,后世之人将本次讲法也称为“风流之始”,因为几年后的那场“鹡鸰之争”,天下尽皆风流!

        但后事暂且不表,这一切还要从这一次的讲法开始!

        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可是和尚遇到兵,头痛的却是恨不得头上长出些许青丝,以解尘世烦恼。

        “名字?”守城的卫兵一脸凶相。

        “普通”,小和尚双手合十,看上去很是正经,但偷偷睁开的一只眼睛却一直打量着面前这个彪悍的卫兵。

        “来自哪?”

        “空慧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