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 32 章 (2 / 6)
儿孙自有儿孙福,既然那小子不肯专精木工,那就管他去死。
没人的时候不见他说话,见着个不得了的人怎么就嘚吧嘚吧合不上嘴了呢?
公输矩不知道他爹心里想的什么,只是将自己对关中地势的研究大致说了出来,卫霁其实听不太懂,但是他知道这个确确实实是个人才。
后世皆道,得关中者得天下,关中平原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北萧关、南武关、西散关、东函谷关,四塞之地披山带渭,由此才有了秦国的根本。
八百里秦川能成为天下粮仓,最大的功臣就是始皇在位时修筑的郑国渠,渠成,关中才是沃野。
如今关中没有大型水渠,渭水灌溉不到河道北方,关中沃野千里,如今荒芜薄收,农人耕种勤劳也只能勉强得到温饱,要是遇到荒年,甚至连肚子都填不饱。
连最肥沃的平原尚且如此,山地里是什么样就更不用说了。
秦国地小民少,所以秦公对红薯土豆的反应才那么大,后世的肥沃土地如今还是荒芜一片,不管种出来什么,只要能让人填饱肚子对他们来说都是好东西。
再说关中,关中四处皆屏障,人杰地灵易守难攻,打的赢就是东出,打不赢只要受得住关身后就能安稳,然而关中要有最大的用处,前提得是河西之地在秦国手中,不然所谓四塞之地都只是空话。
为了更好的生存,秦国必须拿下河西之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依靠秦岭和黄河形成最有利的局势。
即便秦岭和黄河之间没有函谷关,他们也能将兵力布置在关键位置,河西平原在手,三晋就只能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对方想干什么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但是那地方一旦落到别人手中,天险就成了别人家的,形势扭转对秦国有百害而无一利。
河西之地对秦国来说太重要了,函谷关想要发挥作用,河西就必须在秦国手中,否则关中形胜就没有任何意义。
函谷以北是黄河,函谷以南是秦岭,两道屏障中间卡着函谷关,河西就在黄河边儿上,没有了这块土地,秦人守着函谷关抵抗起外敌入侵也费劲。
今天魏国试图灭秦,明天赵国想来抢点东西,后天韩国脾气硬了甚至也能过来打两下,只有河西与函谷具在秦人手上,那地方才称得上是雄关漫漫真如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