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 章 (1 / 6)
端坐在一旁的温润青年眉眼含笑,吓的老爷子连胡子也不揪了赶紧解释,他当年在帝丘的时候收的徒弟不少,什么记名的不记名的一大堆,看得过眼就有师徒之名,来栎阳之后才不再收徒。
张仪的确在他身边学过一段时间,那小子天分不错,如果不是要回魏国他甚至想将人带在身边教导,不过那都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真算起时间来,小徒弟还得管人家叫师兄。
不管年纪谁大谁小,先入门者为师兄嘛。
公子疾小心翼翼的将书简抱在怀里,感觉这俩人应该不会吵起来这才起身告辞,不会吵起来就好,他真的不会劝架。
“先等等。”卫霁将目光从他们家老师身上收回来,看着绷紧了身子等他开口的少年人忍不住笑了出来,“小公子,回去后记得和你阿父提一句,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在张仪落魄时将人招入秦国。”
老爷子:???
“霁儿,张仪在楚国待着,你何必非要他来秦国?”王诩老爷子委婉的开口问道,怕小徒弟是因为不乐意多个师兄弟,所以才让秦公将张仪招来故意折腾。
“老师,在您心里我就是嫉贤妒能的小人吗?”卫霁敛了笑意,板着脸看着他们家老师,大有不给个说法就决不罢休的架势。
老爷子当然赶紧否认,他们家小徒弟如冰壶秋月般莹彻无瑕,嫉贤妒能这个词放在谁身上都行,唯独不能放在他身上。
可是刚才那话实在像小孩儿闹脾气时才说出来的,什么叫等张仪落魄时把人弄到秦国,等人落魄时弄过来难道不是为了嘲讽吗?
世上有才之人何其多,能实现抱负的却寥寥无几,就算他知道张仪有才华,那人也不一定在刚开始游历时就顺风顺水得到君主重用。
卫鞅在魏国蹉跎多年才到秦国,孙伯灵出师后差点把命丢了,他这几个徒弟之中,除了卫霁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也只有庞涓的仕途称得上顺利。
卫霁神色不变的任他们家老师胡思乱想,如果不是老爷子爱面子,他甚至想让酒肆加个位置让他说书。
问:鬼谷门下为何师兄弟相残层出不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