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书生意气 (2 / 4)
“小小年纪,志气不小嘛。”县长说,“梁任公断言,少年强则国强,有这样的少年,是国之幸事。有什么想法,当众说吧。”
“县长可知近来全县四处闹暴动,是什么原因?”
“呵,质问我呢?”贺县长干笑了两声,“你说为什么?”
“民以食为天,国以稳为道。自古以来,但凡老百姓的日子能勉强过下去,他们就绝对不会造反。但凡农民起义,十有八九是官逼民返。”
贺县长骑着马绕着梅尧走了一圈,说:“我到黄江县任职半年了,还没有谁敢这样对我说话。你倒是说说,暴民闹事难道还有理了?”
“农民起义,主要原因是赋税太重,苛捐杂税压得老百姓直不起腰,喘不过气。
加之这些年来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唯有轻遥薄赋才能长治久安,唯有休生养息,黄江才能重新焕发活力。
明朝的袁了凡,在宝砥县做知县时,为百姓免了很多赋税,青史留名。贺县长也学学袁黄大人吧,黄江县几十万百姓一定会记住您的大恩大德。”
“哈哈哈哈,”贺县长忍不住大笑,“古往今来,吃粮纳税,天经地义。没有税赋怎么养兵,没有税赋怎么维持政府的运作。”
“减少赋税,百姓安居,国富民强,乡野无匪患,外敌不敢欺,何必养那么多兵?”梅尧说。
“笑话。”贺县长说,“赋税再少,也有人嫌多。暴民闹事,不是因为赋税重,那些懒汉、无赖,不肯劳作付出,却又嫉妒富人的家财,这才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还美其名曰,劫富济贫,替天行道。这是替的哪门子的天,行的哪家的道?”
“抢劫不可致富,平和共处,相互帮扶,才能社会稳定。打打杀杀,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恳请县长体恤百姓,不要用兵镇压,多行仁政。民间那些闹事的,自然会偃旗息鼓。”
“好小子,是来劝和的。”贺县长冷笑道,“是不是碧云镇那帮穷鬼害怕了,派了你这个小娃娃来施骨肉计。”
“县长大人,我不是受任何人指使,我只代表我自己,希望能以一己之力,帮百姓免遭战火蹂躏。”
“难得你一片诚心,这样吧,不如跟我回县衙,我赏你个文员当当。”贺县长似乎觉得人才难得,对梅尧有了些好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