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边关阻击战(四)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 边关阻击战(四) (2 / 4)
        辽皇耶律隆绪也一时头大,自大辽和大宋经过澶渊之战后,宋辽边境虽然二十一年没有燃起战火了,但是大宋已经处于被动守势之中,战略主动权一直在掌握在大辽的手中。

        辽圣宗耶律隆绪也是一位英主、明君,他完全亲政后,仍然将国家大事处理的非常好。不仅镇压四方叛乱,征讨临疆,扩大本国势力。同时还实现了太平之治,将辽国带入了最为鼎盛时期。

        而这时他已经老朽年迈了,但是他还是一股彰显武功的雄心,在他的内心里这些年来的文治武功远迈几位先祖,这让他有些飘飘然起来,心里的野心这几年愈加膨胀起来,他屡次兴兵讨伐高丽,一战就打了十年,迫使高丽和大辽签订了城下之盟,那就是高丽每年向辽廷纳贡称臣。

        而他心头仍有一根刺,就是现属于大宋的关南十县之地,这关南之地当初属于幽云十六州,被石敬瑭献给了契丹,原为大辽之地。

        公元959年,神武雄略的周世宗柴荣亲征北伐契丹。

        这一年四月,柴荣大兴水陆两军。由于柴荣威名在外,契丹人闻风丧胆,契丹各地的守将不是投降就是逃跑。

        很快,周军就收复益津关、瓦桥关、鄚州、瀛州等地,共计三州十七县。

        从此,在辽朝的地理名词库里,多了一个名词,叫“关南”。

        关南,站在辽朝角度,就是以在瓦桥关以南,辽朝曾统治过但被周世宗夺走的地盘。

        他一直想在有生之年,夺回这关南十县,所以他就把这笔旧账算在宋朝头上。

        辽朝必须夺回关南,不然南京(今北京)就无险可守,谁知道宋朝哪天出了个周世宗柴荣那样的雄才大略的英主,抄家伙打上门来。

        但是他发现要完成这心愿难度挺大的,这不前线和大宋初次交锋,就连遭败绩,损兵折将,他听到丞相张俭和辽兴军节度使刘慎行的劝诫,竟也一时犹豫起来。

        这时萧孝先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