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宗室问题 (3 / 5)
汉朝对宗室的态度与秦截然不同。如只是汉初刘邦对功臣封王外,实行与大臣白马盟誓“非刘不王”,并对皇子宗室实行封王侯并裂土封国。
唐朝也封皇子为王,但是只有王号而没有土地,而且都要住在京城的住宅里,不得到外地去。如唐玄宗的皇子们住于“十王宅”,皇孙们住于“百孙院”。
唐代的王爵无法世袭,但子孙可参加科举考试。
如唐玄宗时的宰相李适之、晚唐时的大诗人李商隐,均为李唐宗室出身,经科举考试而参与政事。此种制度可使近枝宗室得享富贵,远枝宗室则不成为国家的负担。
明朝和秦朝完全不同。
可能是老朱是出身低微,从小吃多了苦,所以称帝后对宗室的待遇十分优厚,生怕自己家的小崽子们吃了苦。
按明太祖的制度,皇子封为亲王,可以有自己的护军,其护卫少者三千人,多至万人。
然在北方防御蒙古的几个亲王,其护卫均超过此数。亲王的长子立为世子,其它诸子则封为郡王,以后各世子孙均有封爵,六世孙以下为奉国中尉。
宗室皇族不能从事士农工商之类的职业,只是坐享俸禄。明初宗室人数尚少,但到了明末时,宗室人数暴增,造成了国家财政极为沉重的负担。
另一方面,此种制度也容易造成亲王叛乱。如明初发生靖难之役,明成祖起兵夺了自己大侄子建文帝的皇位。
明朝中期还有宁王朱辰濠叛乱,幸好被提倡“知行合一”的理学大师王阳明平定。
明末的明朝财政崩溃,和大明宗室的人数太多也不无关系。
这些宗室名下都有大量的田地,非但不用交税,每年国家还得给他们发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