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抚恤(为淡看风云之巅三万赏加更3/3) (3 / 4)
对此,崇祯皇帝便趁机宣布,在军中多派监军到百户级别,负责教导军卒忠君报国之念。
这么一来,问题又来了,如果监军要到百户一级的话,大明百万军队,那得要多少监军,这监军到底是都察院派出还是厂卫司礼监来派呢?
不要说都察院和司礼监了,就算是厂卫,估计也派不过来吧?实在是这样的监军数量要求太多了。
如果要满足这个情况,那么都察院、司礼监和厂卫说不定都要联动革新,具体的条陈又将如何?
一开始的时候,崇祯皇帝面对这些臣子的问题,还能侃侃而谈。然后,等到了后来,超出了张明伟在密奏中所奏,也超出了崇祯皇帝自己事先考虑过的内容,顿时,就有点答不上来了。
毕竟这些事情,可不是脑袋一拍,就能决定的。这涉及到的东西,非常多,也非常重要的。
一直商议了一整天,事情越牵扯越多,最终,崇祯皇帝的脑子都疼了,便乾坤独断,让他们把具体情况上奏章,回头再议。至于提高军卒之待遇,就这么定了。由内阁并六部商议出具体的条陈,尽快上报。
如今的内阁和六部,差不多都是张明伟举荐,是那些能干实事的文官。对于崇祯皇帝和兴国公都要做的事情,并且理由也说得过去,还能对当前尽快平定天下大乱有直接影响的事情,他们也就没有什么抵触,由兵部尚书闵洪学为主,商议具体的条陈。
这么大的事情,代表皇帝的司礼监自然也是参与了的。王承恩就插话,要求了几条。
明眼人一下就看出来,这应该是皇上的意思。更甚至,这其实是国公的意思。
有王承恩看着,还真别说,只用了一天时间,大明朝在册军卒伤残抚恤以及退伍的规章制度便呈现到御前,商议一番之后,以制度形式得以体现,明诏发天下。
………………
这个时候,张明伟这边,则是一直在备战。
基于对原本历史的担心,张明伟并没有把军队驻扎在开封城下,而是撤去了黄河边,如此,便能防止黄河被人掘开堤坝,水淹三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