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重生
        张正山今年已经快三十岁了,家住在秦岭边上的一个小山村,无房无车,父母健在,加上有个弟弟,家庭和睦。然而对于张正山自己来说,自己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

        说成功,是因为有个幸福美满的家,虽然没车没房,还和父母住在村里的老房子,但是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这个朴实无华的小村庄,每天除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基本上就没有大事,家长里短倒是有,但是不影响宗族之间的团结。

        自己虽然没有结婚,因为在国企上班,为国家做贡献,让爸妈很是自豪。说失败是因为就已经快三十岁了,还没有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三十而立,他已经到这个岁数了,还没有立起来,人生还处于半跪着立不起来,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给国家奔小康这个步伐拖后腿了。

        张正山是个搞工程的屌丝男,身材纤瘦,看起来斯斯文文,面部秉承西北人的棱角分明,不戴眼镜,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刚毅,虽然嘴角的小胡子拉低了整体颜值,但是,不影响面部大局,称得上面目清秀。

        三十多了,还是个技术主管,连个总工都没有混上,挣钱其实不少,就是喜欢旅游,没事经常是一个人一个包,身上揣上几千块钱,就走了,自己想去哪个地方,火车票一买,行李背上,再带个相机,自己感觉这样非常潇洒,再加上能看看祖国的名山大川,只是两个字,自在。

        没事就出去看看这江山如画,他自己又是个我行我素的性格,每到一个地方想起啥,就买点啥。他的工作是修路架桥,跟着项目走,项目也是全国都有,项目每到一个地方,就一定要看看这个地方的人情世故,人文地理,和各种美景,小吃。虽然没有攒下多少钱,勉强混个温饱,但是对于他来说,小日子算是最舒服的,这种日子,神仙都羡慕。

        他没有别的爱好,就是看书,而且不是网络上的那种,而是历史和民间方术类或者就是中医学的,自己给自己的定位,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说的高大上一点,就是为往圣继绝学,加上继承了关中人的缺点,爱抬杠,倔犟的性格,喜欢一个,就研究一个,没事就自己钻研,琢磨,然后一发不可收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定不仅要涉猎,还要研究,这一研究,就从十二三岁,一直到现在,哪怕在上学不好好听课,哪怕工作以后在条件艰苦的工地,没事的时候,也要研究的看看,论年限,从十多岁开始研究,他把这些东西都研究了二十多年了,就是一头猪,都应该多多少少记住了,虽然没用,但是记住,还是没问题的。

        历史书那就不用提了,家里买的《史记》、《资治通鉴》、《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等,没事就看看,然后写点读后感,甚至后来到高中,住宿舍,晚上同宿舍的同学睡不着,他就能讲讲历史,帮助大家睡眠。虽然对历史方面没有多少理解,但是讲解,还是勉强能凑合,而且这能够加深他的记忆。

        至于民间方术类的,说好听的就是方术,难听的就是算卦,符咒,道术之类的,一度被他爸爸认为是闲书的东西。也是,现在都讲究破除封建迷信,而且,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到底灵不灵,但是他即使是不知道灵不灵,也要看看,毕竟传承下来几千年的东西,肯定有他的作用,于是他自己光买了一套《道藏》就一万多,因为花钱太多,还不敢让他家人知道,知道了肯定又是一顿狂批,乱花钱,家里不指望他能给家里带来什么经济改变,但是要乱花钱,肯定是要挨收拾,更别提其他的书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些所谓的闲书,是他从小就喜欢的,有兴趣,就能让人产生动力,没事就自己在那研究。加上村里有个老先生,也就是给村里算个婚丧嫁娶的日期的一个老先生,爱喝酒,和他爸关系也好,他就没事过去转转,碰到不懂的咨询一下,虽然老先生也是二把刀,但是他自己看的书多,加上老先生实践多点,触类旁通,还能给他点提示,一来二去他就成了村里老先生的徒弟,老先生没有啥大本事,但是收藏的书太多,许多属于孤本,他都没有见过,就这样,更加丰富了他这方面的知识。

        还有中医,那更是连个指导的人都没有,只有几本书,还是偷偷从村里同学那里找到的老书。所以,开始感兴趣的时候,就先看书,自己研究,然后天天找自己那些发小同学,天天摸脉,尤其生病的那些同学,更是一天能让他摸四五次脉,有的请假回家打吊针,他都能放学赶到别人家里去,这样的精神,也是没谁了。

        当然,他这样的行为,从同学家人的角度来说,他在同学生病的时候,能经常来探望,心里还是感到特别温暖,所以他在所有同学家长的心里印象,是特别好的。但是在同学们心中,他就是个神棍,加上他大咧咧的性格,人缘特别好。就这样,时间长了,摸脉也就摸出经验了,自己有个头疼脑热,就慢慢给自己开中药,熬药,星期天没事也去山里采点中药,自己炮制,毕竟家是挨着秦岭,那可是个相当于一个天然的中药基地的地方,后来慢慢出去上学,上班,没事也买一些医书看看,大病可能治不了,但是小病没问题,他的长项,就是把那些医书里面的药材基本上认全了,而且炮制方法都已经了解,毕竟这些不需要别人指点,书里面咋写,他就按照自己理解的处理。由于他开始接触这些的时候,比较早,年龄小,所以记忆力特别好,基本的草药知识,他都能背下来。

        再后来到了青春期萌动,又对武术感兴趣,看了几天电影,觉得电影里那些打打杀杀的镜头,特别帅气,每个动作是那么潇洒,把敌人打败以后,再甩一下头,简直了,帅的不要不要的,肯定能迷倒一大片美女。于是,萌发了学习武术的想法,就经常自己去附近一个老拳师那里学习,刚开始去的时候,还提了拜师礼,老拳师感受到他的诚心,于是传了他一些基本功和一些基本的套路,招式,他自己也是每天练习,从来不会打折扣。后来上了大学,工作以后,不能经常回家,就逢年过节,只要自己回家,都去老拳师那里提点礼物坐坐,老拳师感觉他是真喜欢这个武术。让他抽空回来,再给他讲讲这些招式怎么用,说白了,就是怎么用武术的招式打人。

        于是在他上个项目刚结束,这个项目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他在家休假了两个月。这两个月,老拳师把所有招式怎么用,都亲身给他教了一次。说是怎么用,其实就是怎么打人,然后把这些招式都打在他身上,每天他被打的全身酸痛,连着打了两个月,他把这些招式都融会贯通,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用,都已经熟悉了,两个月时间,打架怎么打,招式怎么用,就像印在脑海一样。唯一的遗憾,他到现在都还没用过,毕竟谁会没事找他挑衅?就算挑衅,他经常在家待着,要么就是在宿舍看书,谁还会跑到他家或者宿舍去给他找麻烦?不会的,所以,就没有用上过。

        又是一年春节,回到家里过年,赶上今年同学聚会,去了以后看到其他同学已经有房有车,结果这个同学聚会,给他的感觉,那就是两个字,酸爽。

        参加聚会的同学工资基本上万,或者自己当老板,最不行也在父母的帮助下,做个小个体户,没参加聚会的,没混好的,基本上就没来。只有他,经常在野外修路架桥,一年难得去几次城市,回家就更不用提了,加上他自己又是个死宅,工作也忙,平时和同学们沟通就不多,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情况,觉得分开这些年了,应该要去见见老同学。

        然后聚会他就巴巴的去了,就受了刺激。不是这个同学在桌上摔车钥匙,就是那个女同学在用苹果手机玩个小游戏,或者某个同学脖子上漏个金链子,胳膊上漏个金手镯之类的。当聚会出现这些成功人士标志的时候,大家都会和这些成功人士去聊天,张正山就尴尬了,性格太直,不会去奉承那些有钱的同学们,也没人来找他聊天,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基本上就剩下自己吃饭喝酒了,显得有点鹤立鸡群。这样的环境,让他有点到马戏团的感觉,身边那些同学,就是表演马戏的那些动物。

        不过这次聚会也只是刺激了一下他而已,因为他的性格开朗,而且属于那种懒散的人,所以基本上聚会结束,只是感觉很枯燥,并没有其他感觉。就是因为这个性格,也是阻碍他成功的绊脚石,要不然就他那样的,要学历有学历,怎么着也能活出个样子,就是因为太懒,加上我行我素,得罪人,导致自己一直在单位混不上去。当然,聚会的时候还是有几个同学没有改变的,不能说人人都是那样啊,还是有风格没变的,这让他多少有点平衡感。

        春节过完,又要开工了,张正山坐着火车,准备入川,修高铁,近几年国家高铁市场大兴,他们公司也有项目,于是他就被派出去,跟着项目走。当火车进入秦岭隧道的时候,受到气压影响,他耳朵开始涨的难受,然后就像针扎一样疼,他捂着耳朵,咬牙强忍,这时候坐他旁边的乘客,已经发现他的异样,看到他捂着耳朵的手,已经从指缝里开始渗出血,关切的问了他有没有事,但是此时此刻的他,已经疼痛的无法回答。旁边的人看到他这样,跑过去叫了乘务员。

        等到火车上开始播报寻医启示的时候,他的意识已经开始模糊,隐隐约约听到广播里播放着寻求医生帮助,然后,他就失去意识了。

        可怜他一身所学,除了给自己开点中药治疗过头疼脑热,再就是没事在自己身上扎两针,让自己感受到穴位的酸胀,再就没有用处。但是现在一切已经成为过往云烟,自己已经死了,还有什么说的呢?别了,我的父母,别了,我的亲人。对不起,我的亲人们,没有让你们跟着我享福,反而吃苦受累,下辈子,一定好好补偿你们。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m.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