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法器
转眼间张正山一岁了,这一年,对于张正山来说,只有三个字,憋惨了。因为需要表现的是正常一个小孩,所以不能说话,不能走动,好在,即将要改变自己的属性了,自己又要变成那个淘气的小孩子了。
过完周岁以后,张正山就慢慢开口说话,先从爸爸妈妈叫起,然后没事乱爬乱跑,慢慢让父母也适应自己长大了。虽然父母不放心,但是看到自己没事活泼可爱的,也就特别开心,这样的好日子没有维持多久,然后张正山从母亲面相看到,自己要去外婆家里了,是的,面相看到的,张正山母亲,又怀孕了,自己调皮捣蛋的弟弟也即将来到这个世界了。
过了几天,果然,晚上爸妈商量,把自己送到外婆家里,而且,很快就执行了。张正山就这样被父母送到外婆家里了。
自己也一岁多了,送到外婆家里,父母放心,而且,家里确实有点忙,母亲又怀孕,父母也照顾不过来他。而到了外婆家里,外婆外公对张正山那么疼爱,加上外公家里条件也挺好,能让他在生活上比自己家里还好点,在外婆这边,对他来说,是自由的,是如鱼得水的。原来在家里,多少还是拘束,父亲动不动为了威严,强硬的板个脸,让他也不得不装着要严肃一下,甚至有时候还得嘴扁着装一装可怜,而到了外婆家里,隔辈亲,完全不存在那样的情况的,只要动作行为不危险,就随便他折腾,外公外婆对他,除了慈爱还是慈爱,完全可以放飞自我,简直爽的不要不要的。
到了外婆家里,张正山才是真正翻天了,外婆管不了,外公又经常不在家,家里只有外婆一个人经常在,又疼他,所以,他没事就在家里打坐练气,现在自己已经能够坐起来了,不管坐着,躺着,意识都沉浸在修炼中,实在安静的让外婆有点看不过眼,催促他出去玩一玩,就装着和外婆家附近的小孩玩一会,虽然他最小,但是他脑袋好,玩的花样多,俨然一个小头目的样子。每天带领小伙伴,这家出,那家进,放气球,放风筝,捉蝴蝶,又或者没事在村里的小麦地里,大家玩着过家家。
这天张正山带领小伙伴们在邻居家里捉迷藏,张正山负责捉,其他人藏,这样的游戏,对于张正山来说,简直太小儿科了,鼻子闻都能闻到,村里小孩,几天不洗澡,是特别正常的,味道大,好找,张正山每次都是能很快找到,然后马上就换人了。张正山藏的时候,身体小,能缩住,今天他就藏在邻居家里老式的那种弹棉花机里面,谁都找不到。他基本上每次都靠这些游戏,明目张胆的练功,为了让家里人放心自己,他可以说想尽办法了。没事往那里面一缩,他开始练功了。基本上每次他都是这样过来的,因为要维持贪玩的形象,又要在紧迫的时间练功。人累,心也累。每次为了维持活泼的形象,又能练功,都只能这样。
这天镇上赶集,外婆带着他和小舅家的表姐,去镇上逛大集,小舅家里又增加了个表妹,所以表姐就和张正山一起,和外公外婆住。张正山大舅二舅,都在城里上班,孩子也是在城市里面,只有小舅家里的孩子,在村里,所以他和小舅家里那几个孩子,都特别要好。今天就只能跟着在大自己两岁的表姐了,因为表妹刚出生没多久,而表弟,都还没有出生。
外婆喜欢听秦腔,这可能也是所有关中老头老太太的爱好,没事赶大集的时候,只要有秦腔表演,都要带着他去听秦腔。今天也不例外,外婆头上戴个手帕,这是关中人最普遍的打扮,左手提着马扎,右手拉着他,表姐跟在后面,就去赶集了。到了唱秦腔的那个舞台,乌央央的人,到处都是自带小马扎的老头老太太,还有台上各种画着妆的表演者,对于关中平原的老人来说,这是一辈子的情节。
秦腔是西北最古老的剧种。起源于西周,在西北五省,都是有名气的剧种,豪爽,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称梆子腔或者桄桄子。在西北,秦腔有着广大的市场,在这秦岭山脚下的小镇上,基本上赶集,镇上那些秦腔表演爱好者,都要表演那么几场秦腔,道具是镇上出的,同时这也是农村这些老人最喜欢看的了。
下午就在外婆带着张正山听秦腔中,度过了大半时光,以前小时候,张正山最不喜欢听的,就是秦腔,总觉得那扭扭捏捏的,阴阳怪气,有时候又吼声特别大,特难听,后来慢慢有了知识,有了阅历,就特别爱听秦腔,有事没事还爱吼两嗓子,大秦腔,全靠吼,秦腔里面,包罗万象,人情世故,正史野史,人生哲理,做事做人,等等,这个也是张正山汲取人情世故的来源,唯一遗憾就是不管咋说,自己就是不喜欢那个腔调,因此没有去专门学习过。
惬意的下午时光很快就要结束,迎来了黄昏,也到了赶集结束的时间,路边小摊陆陆续续的开始收摊准备回家,张正山外婆也带他和表姐去吃小吃,一天了,也都饿了。先吃了个劲糕,甜中带糯,香甜可口,又吃了个肉夹馍和凉皮,这是关中人最美的小吃,对于肉夹馍和凉皮,情有独钟。吃完以后张正山就跟着外婆和表姐一起,从镇上开始往回转悠,慢悠悠的,走走看看,非常惬意,无忧无虑的。
在镇上的集市上,一般都是以卖菜,卖便宜衣服,或者一些小的生活用品,农用品,农产品为主,没有什么新意,偶尔有个小表演,或者花草,或者化妆品,都属于稀奇的。张正山外婆拉着他,路过一个卖老黄历的小摊,张正山就停下了,一眼就看到一个像玉石一样的一个太极阴阳图。
这个阴阳图,材质看起来像玉石,大小比他现在的巴掌小点,阴阳鱼,八卦,都有,最起码上面八卦元素齐全。蹲下用手一摸,一股冰凉的感觉,暗中运气,气息在里面运转自如,白天竟有一丝豪光,幸亏他赶紧把气收了,加上白天光太强,周围的来来回回走动的人们没有发现异常,看到这个阴阳图,张正山心里特别开心,这个得想办法买回去。
“外婆,我想要这个。”张正山蹲下拿着地摊上的阴阳鱼,一脸天真的看着外婆,要外婆给他买。
山里的这个集会,不是城里的古玩市场,动不动给人耍个心眼,这里的东西,卖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也可以讨价还价,就是不会让你猜,不像城里的古玩市场,一问价格,给你扬两根手指,谁知道你是两万还是二十万啊?在这里,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直接问就行,能买就成交,不能买就算了,当然,一般也都是实际价格,不会太离谱。
“老板,这个多少钱?我外孙挺喜欢,想给我外孙买了戴着。”外婆提着小马扎,蹲下身体,看了一下阴阳图,也觉得挺好,就问价格。
“这个一块钱,大妈,你的小外孙要,就给外孙子买了吧。”老板是个中年人,络腮胡子,面部棱角分明,就是有点黑。
“那便宜点,八毛钱,看行不行,主要不是那两毛钱的事,主要八这个数字吉利,说实话,这还是我外孙第一次给我开口,你看这小不点,现在才一岁两个月,没到开口的时候,说话都说不利索,冷不丁开个口,我还是想满足一下他。”外婆有点迷信,也是第一次被张正山要买东西,心里还是特别开心的,就想花个吉利数字。
“可以,大娘,你家这小孩厉害了啊,看身材我以为都两三岁了,你说才一岁多,我都有点不真实,孩子长的这么壮实,虎头虎脑的,按这个年龄,绝对属于高大壮实的,行,就按你这个意思,八毛钱,我也送孩子个吉利。”老板也是个爽快的中年人,当及应下。
这段对话,让张正山对这个小贩印象特别好,然后没事用麻衣神相给他看了一下面相,发现老板没有什么大灾大难,一辈子都会平安,富贵谈不上,但是最起码的生活富足,家庭和睦,还是没问题的,所以也就没有多嘴。
这个就是好人有好报吧,别看那些平时老实巴交的人,可能生活中也有困难,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但是不管如何,生活的踏实,心理上不会受到多大压力,总体来说,会有个好的结果,说是好人有好报,其实本质就这样,平时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
买了阴阳鱼,张正山心满意足的跟着外婆走了,很明显这个阴阳鱼就是个法器,这是前世今生第一次接触法器,张正山心里也有点忐忑,不知道具体怎么用,也没见过。回去就要实验一下,这个阴阳鱼法器,到底有什么作用。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三个人身上,照着祖孙三人的影子细长细长的,像一副画卷,美不胜收。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m.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