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河丘往事 (1 / 3)
河丘重点高中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一个市场经济开始彰显威力的年代,也是一个经济腾飞、遍地机遇的年代。
当时的河丘市委名叫卞广民,下乡那会儿就是在河丘当的知青,因此对这地方很有感情,担任市委后也是将这份感情落到了实处,在任期间为河丘人民尽心尽力干实事。
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沿海一路吹来,将泥土路吹成了铁轨道,将小渔村吹成了大城市,但河丘离沿海太远,等春风吹到河丘的时候明显后力不足了。
改革开放的好处没落到多少不说,中央下达的“经济文化两手抓”重要思想还得积极响应,为此卞广民决定创办河丘市第一所高级中学。
河丘好歹也是个市,没有一所像样的高等学府怎么行,市区的孩子想读高中还得去附近县城,这传出去还不让别市笑掉大牙!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市政府公务人员都深表赞同,纷纷为其出谋划策,有帮忙规划学校建址的,有去外市实地考察的,还有联系文化名流担任校长的,不一而足。
要创办高中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河丘大街小巷,人尽皆知,就连三四岁的光腚孩童都知道自己将来不必往别的县城跑,在本市就可以上高中了。
正当全市人民欢天喜地,都在翘首以盼高中施工队开工那天的时候,卞广民却一个人躲在办公室急得满眼血丝,嘴上也起满了黄豆大小的水泡。
他愁得就是这件事!政府批准了,地址选好,施工队也找来了,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可谁成想政府办学助款却没有拨下来,说是目前资金调配缺口较大,办学助款要缓缓,让卞广民再等一等。
卞广民可以等,甚至等到自己退休,可学生等不了,从各地请来的高校老师也等不了。
这才是卞广民着急上火的原因,他真心想为河丘的百姓做点实事,却被万恶的金钱拦住了去路!
好在虽然办学助款没有拨下来,但至少办学资格办了下来。卞广民思前想后,决定将本来说好的公立学校改为民办学校,由社会人士投资创办,来解决当前资金不足的难题。
简单来说,招标!
可还没等招标消息放出去,就有一个年轻人主动找上了卞广民,极力劝阻他不要招标,把公立学校改成民办成分这种事情,在当下这个特殊关口万万做不得,更是当场掏出了二十万现金,要以个人名义累捐出一百万,用以资助家乡建设。
简单来说,办学有钱了!
改革开放初期,别说是像“八大王”这样的企业家,就连政府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民众思想刚刚开化,社会上计划和市场的争论沸沸扬扬,民营企业饱受是非荣辱的争议,你根本无法预料下一刻等待着你的是一飞冲天还是牢底坐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